警惕!三个征兆说明已有肠癌
在当今社会,癌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而肠癌作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正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了解肠癌的早期征兆对于及时发现病情、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以下将详细介绍可能预示已有肠癌的三个征兆。
排便习惯改变正常情况下,每个人都有相对固定的排便习惯,包括排便的时间、次数和粪便的性状等。当这些方面出现明显改变时,就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便秘或腹泻在肠癌早期,肠道功能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导致排便规律发生变化。有些人可能会出现便秘的情况,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坚硬,排出困难。这是因为肿瘤可能会阻塞肠道,使肠腔变窄,导致粪便通过受阻。而另一些人则可能出现腹泻,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不成形,甚至呈水样便。这可能是由于肿瘤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肠道蠕动加快,水分吸收减少所致。
比如,一位50岁的男性患者,过去一直保持每天早晨定时排便一次,且粪便性状正常。但最近几个月,他发现自己经常好几天才排一次便,而且排便时非常费力,粪便干结如羊粪。起初,他以为是饮食不规律导致的便秘,就自行服用了一些通便药物,但症状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后来,又出现了腹泻的情况,一天要跑好几趟厕所,这才引起了他的重视,到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肠癌。
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这种情况更为特殊,也更需要引起关注。它可能是由于肿瘤在肠道内生长,导致肠道的正常功能紊乱,时而引起肠道蠕动减慢,出现便秘;时而又刺激肠道,导致肠道蠕动加快,出现腹泻。如果在一段时间内,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且没有明显的诱因,如饮食改变、药物影响等,那么很可能是肠道出现了问题,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
排便不尽感有些肠癌患者还会出现排便不尽感,即排便后仍感觉没有排干净,总有便意。这可能是由于肿瘤刺激直肠黏膜,导致直肠的敏感性增加,即使肠道内并没有多少粪便,也会产生便意。这种感觉会让患者频繁地去厕所,但每次排便量都很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便血便血是肠癌比较常见的一个征兆,但很容易被人们忽视,因为很多其他肛肠疾病,如痔疮、肛裂等也会出现便血的症状。因此,正确区分便血的原因至关重要。
便血的颜色和性状肠癌引起的便血颜色通常较暗,多为暗红色或果酱色,有时还会伴有黏液或脓血。这是因为肿瘤表面容易发生破溃、出血,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经过氧化后颜色会变深。而痔疮引起的便血颜色一般较鲜红,多在排便后滴落在粪便表面,或手纸上带血。肛裂引起的便血通常伴有肛门疼痛,且血液为鲜红色,量较少。
例如,一位45岁的女性患者,发现自己大便时带有少量暗红色血液,同时伴有黏液。她一开始以为是痔疮犯了,就自行购买了一些治疗痔疮的药物使用,但症状并没有缓解。随着时间的推移,便血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还出现了腹痛、腹胀等症状。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查后,最终确诊为结肠癌。
便血的持续时间和频率如果便血是偶尔出现一次,且量较少,可能是由于其他轻微的肛肠疾病引起的。但如果便血持续存在,或频繁发作,就需要高度怀疑肠癌的可能。一般来说,如果便血持续时间超过一周,或在一个月内出现多次便血,就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以明确病因。
腹痛和腹部肿块腹痛和腹部肿块也是肠癌可能出现的征兆之一。
腹痛肠癌引起的腹痛通常表现为隐痛、胀痛或钝痛,疼痛的部位多与肿瘤所在的位置有关。如果肿瘤位于右半结肠,腹痛可能主要集中在右下腹;如果肿瘤位于左半结肠,腹痛则可能主要集中在左下腹。早期腹痛可能比较轻微,呈间歇性发作,容易被忽视。随着病情的进展,腹痛会逐渐加重,发作的频率也会增加。
腹痛的原因可能是肿瘤生长导致肠道梗阻,引起肠道痉挛;也可能是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和神经,导致疼痛。比如,一位60岁的老人,经常感到左下腹隐隐作痛,疼痛不剧烈,有时休息一下就会缓解。他以为是吃坏了肚子,没有太在意。但后来,腹痛的症状越来越频繁,而且疼痛程度也加重了,还伴有腹胀、呕吐等症状。到医院检查后,发现是乙状结肠癌导致的肠道梗阻。
腹部肿块在肠癌晚期,有时可以在腹部摸到肿块。肿块的质地一般较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度较差。肿块的位置也与肿瘤所在的部位有关。如果在腹部摸到肿块,说明病情可能已经比较严重了,但也不能排除早期肿瘤较小,不易被摸到的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三个征兆并不是每个肠癌患者都会出现,而且出现这些征兆也不一定就意味着患有肠癌。其他一些肠道疾病也可能会出现类似的症状。因此,如果出现了上述征兆,应及时到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如结肠镜检查、大便潜血试验、肿瘤标志物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除了关注这些征兆外,我们还应该了解一些肠癌的高危因素,以便更好地预防肠癌的发生。
肠癌的高危因素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肠癌的风险也会逐渐增加。一般来说,40岁以上的人群患肠癌的几率明显高于年轻人。因此,对于40岁以上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肠癌筛查。
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有直系亲属患有肠癌,那么其患肠癌的风险会比普通人高出很多。这是因为遗传因素可能会导致某些基因的突变,增加患癌的易感性。对于有肠癌家族史的人群,应更加重视肠癌的预防和筛查。
饮食习惯长期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的饮食习惯是肠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在肠道内消化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会对肠道黏膜造成刺激和损伤,增加患癌的风险。而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减少有害物质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有助于预防肠癌的发生。因此,建议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减少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的摄入。
肠道慢性炎症患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肠道慢性炎症的患者,患肠癌的风险也会增加。这是因为肠道慢性炎症会导致肠道黏膜长期处于炎症状态,容易发生细胞的异常增生和癌变。对于这类患者,应积极治疗肠道炎症,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病变。
息肉肠道息肉是一种良性病变,但有些息肉具有恶变的倾向。特别是腺瘤性息肉,其恶变的几率较高。因此,对于发现肠道息肉的患者,应及时进行切除,并定期复查,以预防肠癌的发生。
肠癌的预防措施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减少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的摄入,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同时,要注意饮食的规律,避免暴饮暴食。
适量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以结合一些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
定期体检对于40岁以上的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大便潜血试验,每5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对于有肠癌家族史、肠道慢性炎症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适当增加筛查的频率。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患癌的风险。因此,应尽量戒烟,减少酒精的摄入。
肠癌的诊断方法 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是诊断肠癌最常用、最准确的方法。它可以直接观察肠道内的情况,发现病变,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病变的性质。对于疑似肠癌的患者,一般都需要进行结肠镜检查。
大便潜血试验大便潜血试验是一种简单、无创的检查方法,通过检测大便中是否含有微量血液,来初步判断肠道是否有病变。如果大便潜血试验呈阳性,需要进一步进行检查,以明确病因。
肿瘤标志物检查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有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 - 9(CA19 - 9)等。这些标志物在肠癌患者的血液中可能会升高,但肿瘤标志物升高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患有肠癌,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肿瘤的大小、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肠癌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手术是治疗肠癌的主要方法。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和分期等情况,可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如根治性手术、姑息性手术等。根治性手术可以切除肿瘤组织,达到治愈的目的;姑息性手术则主要是为了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化疗化疗是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来杀死癌细胞,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化疗可以在手术前进行,缩小肿瘤的体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也可以在手术后进行,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放疗放疗是利用高能射线来杀死癌细胞。对于一些不能进行手术的患者,放疗可以作为一种局部治疗方法,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针对癌细胞特定的分子靶点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它可以更加精准地作用于癌细胞,副作用相对较小。对于一些特定类型的肠癌患者,靶向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了解三个征兆说明已有肠癌对于早期发现肠癌至关重要。当出现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腹痛和腹部肿块等征兆时,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同时,我们也应该重视肠癌的预防,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体检,以降低患肠癌的风险。如果不幸被确诊为肠癌,也不要过于恐慌,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推荐阅读 更多>
- test2023/09/05
- 广州哪家医院看男科比较好-如何治疗男性疾病..2021/04/13
- 福州治疗男科需要多少钱-男科病去哪家医院比..2021/04/08
- 杭州牛皮癣医院-杭州银屑病医院哪家好-杭州..2021/03/31
- 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如何有效治疗白癜风?2023/03/21
- 2023医保划转调整,年满70周岁的退休人..2023/02/13
- 广州男科医院-尖锐湿疣是什么病2023/02/13
- 每月进入医保个人账户的钱少了,为什么?2023/02/13
- 医保迎新变化!2023年起,个人医保或将取..2023/02/13
- 医保个人账户改革已定,有几个弊端,会增加退..2023/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