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能不拔尽量不拔,看完这篇你就懂了
智齿,学名第三磨牙,是人类口腔中牙槽骨上最里面的第三颗磨牙,从正中的门牙往里数刚好是第八颗牙齿。一般在16~25岁间萌出,这个时期的人们心智比较成熟了,所以被俗称为“智齿”。
(二)智齿的进化意义在人类进化的漫长历程中,智齿曾发挥过重要作用。远古时期,人类的食物较为粗糙,如坚果、生肉等,需要强大的咀嚼能力。智齿的存在增加了咀嚼面积,有助于更好地磨碎食物,促进消化吸收。然而,随着人类的进化,饮食结构逐渐变得精细,颌骨也随之逐渐变小。但智齿的退化速度相对较慢,这就导致现代很多人的口腔空间不足以容纳智齿正常萌出。
二、智齿不拔的理由 (一)手术风险智齿拔除手术虽然在口腔外科中较为常见,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
1. 出血风险:拔牙过程中,可能会损伤周围的血管,导致出血。尤其是对于一些患有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患者,出血的风险会更高。即使是健康人群,术后也可能出现出血不止的情况,需要进行额外的处理,如压迫止血、缝合止血等。
2. 感染风险:口腔是一个有菌的环境,拔牙创口容易受到细菌的侵袭,引发感染。感染可能表现为局部的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严重的还可能导致间隙感染,影响面部的正常功能和外观。此外,术后如果患者不注意口腔卫生,过早刷牙、漱口,或者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也会增加感染的几率。
3. 损伤神经风险:下颌智齿的牙根与下牙槽神经关系密切。在拔除下颌智齿时,有可能会损伤下牙槽神经,导致下唇、颏部皮肤麻木或感觉异常。这种神经损伤的恢复情况因人而异,有些患者可能在数周或数月内逐渐恢复,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会留下永久性的神经损伤。
(二)对口腔功能的潜在影响1. 咀嚼功能:如果智齿的位置和咬合关系正常,它可以参与咀嚼,增加咀嚼效率。尤其是对于一些磨牙缺失的患者,智齿可以起到一定的代偿作用。例如,当第二磨牙因龋坏或其他原因无法保留而拔除后,正常萌出的智齿可以向前移动,占据第二磨牙的位置,继续行使咀嚼功能。
2. 维持牙列稳定:智齿在牙列的末端,对牙列的稳定也有一定的作用。它可以防止其他牙齿向远中移动,保持牙列的完整性。如果过早拔除智齿,可能会导致相邻牙齿的移位,破坏牙列的平衡,进而影响咬合关系,甚至可能引发颞下颌关节紊乱等问题。
(三)愈合过程的痛苦智齿拔除后,创口的愈合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这个过程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少痛苦。
1. 疼痛:术后创口会出现疼痛,尤其是在拔牙后的24~48小时内,疼痛较为明显。这种疼痛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进食、睡眠和日常生活。疼痛的程度因人而异,一般可以通过服用止痛药物来缓解,但对于一些对疼痛较为敏感的患者,可能需要更强效的止痛措施。
2. 肿胀:拔牙后,创口周围的组织会出现肿胀,这是机体对创伤的一种正常反应。肿胀通常在拔牙后的1~2天开始逐渐加重,3~5天后逐渐消退。肿胀会导致面部变形,影响患者的外观,同时也会增加口腔内的不适感。
3. 饮食受限:在创口愈合期间,患者需要注意饮食。术后短期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过硬、过热的食物,以免刺激创口,影响愈合。一般建议患者食用温凉、柔软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鸡蛋羹等。这种饮食限制可能会持续数天甚至数周,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不便。
三、判断智齿是否需要拔除的方法 (一)观察智齿的萌出情况1. 完全萌出且位置正常:如果智齿能够完全萌出,并且与对颌牙有良好的咬合关系,没有出现食物嵌塞、疼痛等症状,那么通常不需要拔除。例如,有些患者的智齿萌出方向正确,牙冠完全暴露在口腔内,与相邻牙齿之间的接触关系正常,这种情况下的智齿可以像其他牙齿一样正常行使功能。
2. 部分萌出或阻生:当智齿部分萌出时,牙冠周围的牙龈组织容易形成盲袋,食物残渣和细菌容易积聚在盲袋内,引发智齿冠周炎。阻生智齿则是指由于邻牙、骨或软组织的阻碍而只能部分萌出或完全不能萌出的智齿。阻生智齿的情况较为复杂,可能会对相邻牙齿造成压迫,导致邻牙龋坏、牙根吸收等问题。对于这类智齿,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决定是否拔除。
(二)关注症状表现1. 疼痛:如果智齿周围经常出现疼痛,尤其是在咀嚼、吞咽或张口时疼痛加重,可能是智齿存在问题。疼痛可能是由于智齿冠周炎、龋坏、牙髓炎等原因引起的。对于经常发作的疼痛,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
2. 肿胀:智齿周围的牙龈组织肿胀,可能是炎症的表现。肿胀可能会导致面部变形,影响患者的外观和口腔功能。如果肿胀持续不消退或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说明炎症较为严重,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3. 食物嵌塞:如果智齿与相邻牙齿之间经常出现食物嵌塞,会导致细菌滋生,引发龋坏。患者在进食后会感觉牙齿之间有异物感,需要用牙签或牙线才能将食物残渣清理出来。长期的食物嵌塞还可能导致牙龈乳头炎,引起牙龈出血、疼痛等症状。
(三)借助影像学检查1. X线片:X线片是诊断智齿情况的常用方法。通过拍摄全景片或根尖片,可以清晰地看到智齿的位置、形态、牙根数目和走向,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例如,X线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智齿是否阻生、是否存在龋坏、是否对相邻牙齿造成影响等。
2. CT检查:对于一些复杂的智齿情况,如智齿埋伏较深、与重要神经血管关系密切等,CT检查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三维图像信息。CT检查能够准确地显示智齿与周围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为医生制定手术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四、需要拔除智齿的情况 (一)反复发炎智齿冠周炎是智齿最常见的问题之一。由于智齿萌出不全,牙冠周围的牙龈组织形成盲袋,食物残渣和细菌容易积聚在盲袋内,当身体抵抗力下降时,就会引发炎症。智齿冠周炎发作时,患者会感到智齿周围的牙龈红肿、疼痛,严重时还会出现张口受限、吞咽困难等症状。如果智齿冠周炎反复急性发作,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此时就需要考虑拔除智齿。
(二)龋坏严重智齿由于位置靠后,清洁难度较大,容易发生龋坏。如果龋坏程度较轻,可以通过补牙的方法进行治疗。但如果龋坏已经累及牙髓,引起牙髓炎,或者龋坏严重,无法进行有效的修复,那么就需要拔除智齿。否则,龋坏会继续发展,导致根尖周炎等更严重的问题。
(三)影响邻牙1. 挤压邻牙:阻生智齿可能会向前挤压相邻的第二磨牙,导致第二磨牙的牙根吸收、龋坏。这种挤压还可能会影响牙列的整齐度,导致牙齿排列拥挤。通过X线片可以观察到邻牙的牙根是否有吸收的迹象,以及智齿与邻牙之间的关系。如果发现智齿对邻牙造成了明显的影响,应及时拔除智齿,以保护邻牙的健康。
2. 导致邻牙牙周炎:智齿与邻牙之间的食物嵌塞和细菌滋生,还可能会引发邻牙的牙周炎。牙周炎会导致牙龈退缩、牙槽骨吸收,最终影响邻牙的稳固性。如果不及时处理,邻牙可能会逐渐松动、脱落。
(四)正畸需要在进行牙齿正畸治疗时,为了给其他牙齿的移动提供足够的空间,或者为了调整咬合关系,有时候需要拔除智齿。例如,对于一些牙列拥挤的患者,拔除智齿可以减少牙列的拥挤程度,使正畸治疗更加顺利。此外,正畸治疗后,如果智齿萌出可能会影响正畸效果的维持,也需要提前拔除智齿。
五、不拔智齿的注意事项 (一)口腔卫生维护1. 正确刷牙: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是预防智齿问题的关键。患者应每天早晚使用软毛牙刷,按照正确的刷牙方法,如巴氏刷牙法,进行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刷牙时要特别注意智齿及其周围的区域,确保将食物残渣和细菌清除干净。
2. 使用牙线和漱口水:除了刷牙,使用牙线可以清洁牙齿邻面的污垢,防止食物嵌塞。每天至少使用一次牙线,尤其是在饭后。此外,使用漱口水可以进一步杀菌消炎,保持口腔的清洁和清新。但漱口水不能代替刷牙和牙线,只能作为辅助的口腔清洁工具。
(二)定期检查即使智齿没有出现明显的问题,也需要定期到口腔医院进行检查。一般建议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通过医生的专业检查和X线片的辅助,可以及时发现智齿潜在的问题,如龋坏、阻生等,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三)饮食调整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的调整。尽量避免食用过多的甜食和辛辣、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容易导致龋齿和口腔炎症。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牛奶等,有助于增强口腔组织的抵抗力。
六、结论智齿是否需要拔除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虽然在某些情况下,智齿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需要及时拔除,但在很多情况下,智齿是可以保留的。“智齿能不拔尽量不拔”这一观点是有其合理性的,因为拔牙手术存在一定的风险,对口腔功能也可能有潜在的影响,而且愈合过程可能会给患者带来痛苦。然而,患者也不能忽视智齿的健康状况,要密切关注智齿的萌出情况和自身的症状表现,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一旦发现智齿出现问题,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推荐阅读 更多>
- test2023/09/05
- 广州哪家医院看男科比较好-如何治疗男性疾病..2021/04/13
- 福州治疗男科需要多少钱-男科病去哪家医院比..2021/04/08
- 杭州牛皮癣医院-杭州银屑病医院哪家好-杭州..2021/03/31
- 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如何有效治疗白癜风?2023/03/21
- 2023医保划转调整,年满70周岁的退休人..2023/02/13
- 广州男科医院-尖锐湿疣是什么病2023/02/13
- 每月进入医保个人账户的钱少了,为什么?2023/02/13
- 医保迎新变化!2023年起,个人医保或将取..2023/02/13
- 医保个人账户改革已定,有几个弊端,会增加退..2023/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