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脑瘫最明显的5个征兆,早发现早干预
脑瘫,即脑性瘫痪,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疾病严重影响着患儿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据统计,全球范围内脑瘫的发病率约为每1000名活产儿中有2 - 3例。对于脑瘫,早期发现和干预至关重要,它能够极大地改善患儿的预后情况。而识别脑瘫最明显的5个征兆,就是我们早期发现脑瘫的关键所在。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这5个征兆以及相关的知识。
征兆一:运动发育迟缓正常情况下,婴儿的运动发育是遵循一定规律的。一般来说,新生儿在出生后1 - 2个月会有短暂的抬头动作;3个月时能够俯卧位抬头45° - 90°;4 - 5个月时可以翻身;6 - 7个月时能够独坐片刻;8 - 9个月时会爬行;10 - 12个月时开始尝试站立和行走。
然而,脑瘫患儿往往会出现运动发育迟缓的情况。比如,到了3个月还不能抬头,或者抬头不稳;5个月还不会翻身;8个月还不会独坐等。这是因为脑瘫会影响大脑对肌肉的控制和协调能力,导致患儿的运动功能发展落后于同龄人。
以小明为例,他在出生后的前几个月看起来和其他婴儿没有太大区别,但到了4个月时,家长发现他仍然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自主抬头,颈部肌肉力量很弱。经过医生的详细检查,最终被诊断为脑瘫。
造成运动发育迟缓的原因主要是脑部损伤,可能是在孕期母亲受到感染、接触有害物质,或者是分娩过程中出现难产、窒息等情况,导致婴儿脑部缺氧缺血,影响了大脑神经细胞的发育,进而影响了运动功能的发展。
征兆二:姿势异常脑瘫患儿常常会出现各种姿势异常的表现。在静止时,他们可能会呈现出一些特殊的姿势,如仰卧位时头向后仰,下肢伸直,上肢屈曲;俯卧位时四肢屈曲,臀部高于头部等。在活动时,姿势异常则更加明显,比如走路时踮脚尖、剪刀步等。
剪刀步是指患儿在行走时,双腿向内交叉,像剪刀一样。这是由于脑瘫导致患儿下肢内收肌肌张力过高,使得双腿无法正常分开。而踮脚尖走路则是因为小腿三头肌肌张力增高,跟腱挛缩,导致患儿无法用整个脚掌着地。
例如,小红在学走路的时候,家长发现她总是踮着脚尖,而且双腿走路时会不自觉地交叉。经过进一步检查,确定为脑瘫引起的姿势异常。姿势异常不仅会影响患儿的外观和行走能力,还会对骨骼和关节的发育造成不良影响,长期下去可能会导致骨骼畸形。
征兆三:肌张力异常肌张力是指肌肉在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正常情况下,婴儿的肌张力会随着月龄的增长而逐渐变化。一般在出生后1 - 2个月,肌张力较高,表现为四肢屈曲;3 - 4个月后,肌张力逐渐降低,四肢活动更加自如。
脑瘫患儿的肌张力则会出现异常情况,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或降低。肌张力增高时,患儿的肌肉会变得僵硬,活动时阻力增大,肢体难以弯曲或伸直。比如,给患儿活动关节时,会感觉像掰一根硬邦邦的棍子一样,有明显的抵抗感。而肌张力降低时,患儿的肌肉则会过于松弛,肢体软弱无力,活动时像面条一样,缺乏应有的支撑力。
比如,小辉在出生后几个月,家长发现他的身体特别软,抱他的时候感觉他像没有骨头一样,四肢下垂。去医院检查后,发现是脑瘫导致的肌张力降低。而小阳则相反,他的肌肉非常僵硬,给他换衣服时,胳膊和腿都很难弯曲,这是肌张力增高的表现。
肌张力异常的根源还是在于脑部病变,大脑对肌肉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使得肌肉不能正常地收缩和舒张,从而导致肌张力的改变。
征兆四:反射异常反射是人体对外界刺激的一种自动反应,正常婴儿在不同的阶段会有特定的反射表现。比如,出生后即存在的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等,这些反射会随着月龄的增长逐渐消失。一般觅食反射和吸吮反射在4 - 7个月时消失,握持反射在3 - 4个月时消失。
脑瘫患儿可能会出现反射异常的情况。一方面,一些应该消失的反射可能会持续存在,比如到了6个月,握持反射仍然很明显,家长轻轻触碰患儿的手掌,他会紧紧握住家长的手指,很难松开。另一方面,一些正常的反射可能会减弱或消失,比如拥抱反射,正常婴儿在受到突然的刺激时,会双臂外展、伸直,然后屈曲内收,呈拥抱状。但脑瘫患儿的拥抱反射可能会不明显或完全没有。
例如,小莉已经8个月了,家长发现她的握持反射还没有消失,而且拥抱反射也很微弱。经过专业评估,怀疑是脑瘫的表现。反射异常是因为脑部损伤影响了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导致反射弧的功能出现障碍,从而使反射表现异常。
征兆五:智力发育迟缓虽然不是所有的脑瘫患儿都会出现智力发育迟缓的情况,但相当一部分脑瘫患儿会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正常婴儿在出生后会逐渐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兴趣,开始学习和探索。比如,2 - 3个月时会对声音和颜色有反应,会注视眼前的物体;4 - 5个月时会发出笑声,开始认人;7 - 8个月时会模仿大人的声音和动作等。
脑瘫患儿可能在这些方面的发展会比较缓慢。他们可能对周围的事物缺乏兴趣,反应迟钝,学习能力较差。比如,到了6个月还不会认人,对妈妈的呼唤没有明显的反应;1岁了还不能理解简单的指令等。
以小宇为例,他在1岁时,家长发现他和同龄孩子相比,明显不太机灵。别的孩子已经开始牙牙学语,会模仿大人的动作,而小宇却很少主动发声,对周围的变化也不太关注。经过智力测试,发现他存在智力发育迟缓的问题,结合其他症状,最终确诊为脑瘫。
智力发育迟缓的原因主要是脑部损伤影响了大脑的认知功能区域,导致神经细胞的发育和连接受到阻碍,从而影响了患儿的智力发展。
早期发现脑瘫征兆的重要性及应对措施早期发现脑瘫的这5个明显征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果能够在早期发现并及时进行干预治疗,患儿的康复效果会大大提高。研究表明,在6个月以内开始进行康复治疗的脑瘫患儿,其康复的可能性比1岁以后开始治疗的患儿要高出很多。
当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上述征兆时,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一般会进行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MRI等)以及脑电图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一旦确诊为脑瘫,应立即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康复训练等。物理治疗主要是通过按摩、推拿、理疗等方法,降低肌张力,改善肌肉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供应;作业治疗则是帮助患儿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吃饭、写字等;言语治疗针对有语言障碍的患儿,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康复训练则是通过各种运动训练,帮助患儿提高运动功能,纠正姿势异常。
此外,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积极参与到患儿的康复过程中。要给予患儿足够的关爱和耐心,帮助他们进行康复训练。同时,要注意患儿的营养均衡,保证他们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促进身体的发育。
结论脑瘫是一种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的疾病,但通过了解脑瘫最明显的5个征兆,即运动发育迟缓、姿势异常、肌张力异常、反射异常和智力发育迟缓,家长和医护人员可以在早期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脑瘫患儿的预后至关重要,能够帮助他们尽可能地恢复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更好地融入社会。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脑瘫的早期征兆,为患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推荐阅读 更多>
- test2023/09/05
- 广州哪家医院看男科比较好-如何治疗男性疾病..2021/04/13
- 福州治疗男科需要多少钱-男科病去哪家医院比..2021/04/08
- 杭州牛皮癣医院-杭州银屑病医院哪家好-杭州..2021/03/31
- 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如何有效治疗白癜风?2023/03/21
- 2023医保划转调整,年满70周岁的退休人..2023/02/13
- 广州男科医院-尖锐湿疣是什么病2023/02/13
- 每月进入医保个人账户的钱少了,为什么?2023/02/13
- 医保迎新变化!2023年起,个人医保或将取..2023/02/13
- 医保个人账户改革已定,有几个弊端,会增加退..2023/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