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为何被称为“不死的癌症”
在女性的健康领域,有许多疾病如同隐藏的“杀手”,悄悄影响着女性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慢性盆腔炎就是其中之一,它常常被人们称为“不死的癌症”。这个看似夸张的称呼背后,实则蕴含着慢性盆腔炎给患者带来的诸多痛苦和困扰。本文将深入探讨慢性盆腔炎为何会有这样的别称,以及它的症状、病因、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认识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它多为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疗,在患者体质较差的情况下,急性盆腔炎的病程可迁延及反复发作,造成慢性盆腔炎;但是亦可无急性盆腔炎症病史过程,如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输卵管炎。慢性盆腔炎病情较顽固,可导致月经紊乱、白带增多、腰腹疼痛及不孕等。
为何称其为“不死的癌症”症状反复难愈
慢性盆腔炎的一大特点就是症状容易反复出现。患者常常会感到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这些症状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会加剧。有的患者还会出现白带增多、月经失调等症状。而且,这些症状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体痛苦。就像癌症患者需要长期与病魔作斗争一样,慢性盆腔炎患者也需要长期忍受症状的折磨,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例如,一位35岁的女性患者,自从患上慢性盆腔炎后,每个月都会有几天被下腹部的疼痛折磨得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她尝试了多种治疗方法,但症状总是时好时坏,病情的反复让她感到身心俱疲。
治疗难度大
慢性盆腔炎的治疗并非一蹴而就。由于炎症长期存在,盆腔内的组织可能会发生粘连、增厚等病变,使得药物难以到达病变部位,治疗效果大打折扣。而且,不同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各不相同,治疗方案也需要因人而异。有些患者可能对某种治疗方法有较好的反应,而另一些患者则可能效果不佳。这就增加了治疗的难度,使得疾病难以彻底治愈。
在临床上,对于慢性盆腔炎的治疗,通常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抗生素来消除炎症,但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导致耐药性的产生,影响治疗效果。物理治疗如热敷、红外线照射等可以促进盆腔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状态,提高新陈代谢,以利炎症的吸收和消退,但需要长期坚持才能看到效果。手术治疗一般适用于病情较为严重、有肿块如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等情况,但手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并且术后也有复发的可能。
对生育的影响
慢性盆腔炎对女性生育能力的影响也是其被称为“不死的癌症”的重要原因之一。炎症可能会导致输卵管粘连、堵塞,影响卵子和精子的结合以及受精卵的运输,从而导致不孕。即使能够怀孕,也可能会增加宫外孕的风险。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有研究表明,慢性盆腔炎患者不孕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女性。而且,一旦因为慢性盆腔炎导致不孕,治疗起来也非常困难。试管婴儿等辅助生殖技术虽然可以帮助部分患者实现生育愿望,但也存在一定的成功率问题,并且费用较高,过程也比较复杂。
慢性盆腔炎的病因病原体感染
病原体感染是慢性盆腔炎的主要病因之一。常见的病原体包括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这些病原体可以通过性传播、生殖道上行感染等途径进入盆腔,引起炎症。例如,不洁的性生活、多个性伴侣等都可能增加感染的风险。
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
如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宫腔镜检查等,由于手术消毒不严格或术前适应证选择不当,导致下生殖道内源性菌群的病原体上行感染,引起盆腔炎症。此外,患者术后不注意个人卫生,或术后不遵守医嘱,过早进行性生活等,也容易导致细菌感染,引发慢性盆腔炎。
经期卫生不良
使用不洁的月经垫、经期性交等,均可使病原体侵入而引起炎症。女性在月经期间,身体抵抗力相对较低,子宫内膜剥脱后形成创面,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如果不注意经期卫生,就很容易引发盆腔炎。
邻近器官的炎症直接蔓延
阑尾炎、腹膜炎等邻近器官的炎症可以直接蔓延至盆腔,引起盆腔炎症。例如,急性阑尾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炎症可能会扩散到右侧附件,导致右侧输卵管炎、卵巢炎等。
慢性盆腔炎的症状表现下腹部疼痛
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是慢性盆腔炎最常见的症状。疼痛一般为持续性,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疼痛的程度因人而异,有的患者可能只是轻微的隐痛,而有的患者则可能疼痛难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月经失调
慢性盆腔炎患者可能会出现月经周期紊乱、月经量增多或减少等月经失调的症状。这是由于盆腔炎症影响了卵巢的功能,导致内分泌失调所致。
白带异常
白带增多、色黄、质稠、有异味等也是慢性盆腔炎的常见症状之一。白带的异常变化是由于炎症刺激导致宫颈和阴道分泌物增多,并且可能伴有细菌感染,从而使白带的性状发生改变。
不孕
如前文所述,慢性盆腔炎可导致输卵管粘连、堵塞,影响受孕。据统计,有慢性盆腔炎病史的女性,不孕的发生率较正常女性高出数倍。
全身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如果病程较长,患者还可能出现精神不振、失眠等神经衰弱症状。
慢性盆腔炎的诊断病史采集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是否有急性盆腔炎病史、是否有宫腔内手术操作史、性生活情况、月经情况等。了解这些病史对于诊断慢性盆腔炎非常重要。
体格检查
妇科检查是诊断慢性盆腔炎的重要方法之一。医生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可以了解子宫、附件的大小、质地、活动度等情况,检查是否有压痛、增厚、肿块等异常体征。此外,医生还会检查阴道、宫颈等部位,观察是否有炎症表现。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等炎症指标的检查,以及白带常规、病原体培养等检查。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患者是否有炎症反应,C反应蛋白和血沉升高也提示体内可能存在炎症。白带常规检查可以发现是否有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感染,病原体培养可以明确感染的病原体种类,以便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是诊断慢性盆腔炎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B超可以观察盆腔内是否有积液、肿块等情况,了解输卵管、卵巢的形态和结构。此外,CT、MRI等检查也可以用于诊断慢性盆腔炎,但一般不作为优选检查方法,通常在病情较为复杂或B超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时才会使用。
慢性盆腔炎的治疗药物治疗
抗生素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常用药物。根据病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一般需要联合使用抗生素,以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还可以使用一些中药或中成药来辅助治疗,如妇科千金片、花红片等,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作用,可以缓解慢性盆腔炎的症状。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可以促进盆腔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状态,提高新陈代谢,以利炎症的吸收和消退。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包括热敷、红外线照射、微波治疗等。物理治疗一般需要多次进行,每次治疗时间根据病情和治疗方法而定。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病情较为严重、有肿块如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等情况,或者经过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手术方式包括输卵管造口术、输卵管切除术、附件切除术等。手术治疗可以去除病灶,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出血、感染、损伤周围组织等,并且术后也有复发的可能。
心理治疗
由于慢性盆腔炎病程较长,症状反复,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反过来又会影响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因此,心理治疗也是慢性盆腔炎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生可以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慢性盆腔炎的预防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外阴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勤换内裤。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洗液或肥皂清洗外阴,以免破坏阴道的自然防御功能。在经期要特别注意卫生,使用合格的月经垫,勤换卫生巾,避免经期性生活。
避免不洁性生活
性生活时要注意卫生,保持固定的性伴侣,避免多个性伴侣。性生活前后要清洗外阴,减少感染的机会。
做好避孕措施
避免意外怀孕,减少人工流产等宫腔内手术操作的次数。如果需要进行宫腔内手术,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确保手术操作规范,术后要注意休息和个人卫生,遵医嘱进行抗感染治疗。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女性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瑜伽等,每周坚持运动3-5次,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
积极治疗邻近器官的炎症
如果患有阑尾炎、腹膜炎等邻近器官的炎症,要及时治疗,避免炎症蔓延至盆腔。
结语慢性盆腔炎虽然被称为“不死的癌症”,但它并不是无法战胜的疾病。通过了解慢性盆腔炎的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知识,女性朋友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一旦发现有慢性盆腔炎的症状,要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个人卫生,以降低慢性盆腔炎的发生风险。相信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会越来越好,患者的痛苦也会越来越少。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推荐阅读 更多>
- test2023/09/05
- 广州哪家医院看男科比较好-如何治疗男性疾病..2021/04/13
- 福州治疗男科需要多少钱-男科病去哪家医院比..2021/04/08
- 杭州牛皮癣医院-杭州银屑病医院哪家好-杭州..2021/03/31
- 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如何有效治疗白癜风?2023/03/21
- 2023医保划转调整,年满70周岁的退休人..2023/02/13
- 广州男科医院-尖锐湿疣是什么病2023/02/13
- 每月进入医保个人账户的钱少了,为什么?2023/02/13
- 医保迎新变化!2023年起,个人医保或将取..2023/02/13
- 医保个人账户改革已定,有几个弊端,会增加退..2023/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