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为何不建议盲目清理牙结石?
在日常生活中,口腔健康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而牙结石作为一种常见的口腔问题,也成为了大家讨论的焦点。很多人认为牙结石会影响口腔美观和健康,应该及时清理。然而,医生却并不建议所有人盲目地清理牙结石。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因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
牙结石的形成与危害牙结石,又称牙石,通常存在于唾液腺开口处的牙齿表面。它是由食物残渣、坏死脱落的口腔上皮细胞及唾液中的矿物质钙化后附着在牙齿表面而形成的。牙结石的形成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一般来说,它的形成与个人的口腔卫生习惯、饮食习惯、唾液成分等因素密切相关。
从外观上看,牙结石通常呈现出黄色、棕色或黑色,质地坚硬,附着在牙齿表面。牙结石的危害不容小觑。首先,它会影响牙齿的美观,使牙齿看起来发黄、发黑,给人一种不清洁的感觉。其次,牙结石的存在会刺激牙龈,导致牙龈红肿、出血,引发牙龈炎。如果牙龈炎得不到及时治疗,炎症会进一步发展,侵犯牙周组织,导致牙周炎。牙周炎是一种严重的口腔疾病,它会导致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甚至脱落,严重影响口腔健康和咀嚼功能。此外,牙结石还可能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这些细菌会产生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对全身健康造成影响。研究表明,牙周炎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早产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医生不建议清理牙结石的情况虽然牙结石会带来诸多危害,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立即清理牙结石。以下几种情况,医生通常不建议盲目清理牙结石。
患有某些全身性疾病
如果患者患有严重的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血液系统疾病等全身性疾病,在清理牙结石之前,需要谨慎评估。例如,对于患有心脏病的患者,清理牙结石时的刺激可能会诱发心脏病发作。因为在清理牙结石的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到紧张、焦虑,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增加心脏的负担。对于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稳定,清理牙结石时的出血可能会难以控制,增加出血的风险。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较高,身体的抵抗力较弱,清理牙结石后容易发生感染,而且感染不易控制。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由于凝血功能异常,清理牙结石时可能会出现大量出血,难以止血。因此,对于患有这些全身性疾病的患者,医生通常会建议先控制好病情,待病情稳定后再考虑清理牙结石。
口腔处于急性炎症期
当口腔内存在急性炎症,如急性牙龈炎、急性牙周炎、智齿冠周炎等时,医生不建议立即清理牙结石。因为在急性炎症期,牙龈和牙周组织处于充血、水肿的状态,此时清理牙结石会加重炎症反应,导致疼痛加剧、出血增多,而且容易引起炎症的扩散。医生通常会先进行消炎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进行牙结石的清理。例如,对于急性牙龈炎患者,医生会先给予局部冲洗、上药,口服抗生素等治疗,待牙龈炎症缓解后,再进行洗牙等操作。
牙齿敏感严重
有些患者牙齿敏感严重,对冷热酸甜等刺激非常敏感。在清理牙结石的过程中,由于器械的刺激和牙齿表面牙结石的去除,会使牙齿暴露更多的牙本质,导致牙齿敏感症状加重。患者可能会感到牙齿酸痛难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饮食。对于这类患者,医生可能会先采取一些措施来缓解牙齿敏感症状,如使用脱敏牙膏、进行脱敏治疗等,待牙齿敏感症状减轻后再考虑清理牙结石。
孕妇
孕妇在怀孕期间,身体的生理状态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口腔环境也会有所改变。孕妇的激素水平升高,会使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增强,容易发生牙龈炎。而且孕妇在怀孕期间,身体的抵抗力相对较弱,清理牙结石时的刺激可能会导致流产、早产等不良后果。因此,对于孕妇,医生通常不建议在怀孕期间清理牙结石。如果孕妇的牙结石问题比较严重,医生会建议在怀孕中期(怀孕4 - 6个月),胎儿相对稳定的时期,在严格的监护下进行简单的口腔清洁和护理。
清理牙结石的正确方法如果患者不属于上述不适合清理牙结石的情况,那么清理牙结石是维护口腔健康的重要措施。目前,清理牙结石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洗牙
洗牙是目前最常用的清理牙结石的方法,它是通过超声波洁牙机的高频震动,将牙齿表面的牙结石震碎并去除。洗牙的过程相对简单、快捷,一般需要30 - 60分钟。洗牙不仅可以去除牙结石,还可以去除牙齿表面的菌斑、色素等,使牙齿变得清洁、美观。洗牙后,患者可能会感到牙齿有些敏感,这是正常现象,一般在1 - 2周内会逐渐缓解。洗牙后,医生会建议患者注意口腔卫生,使用正确的刷牙方法,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洗牙。
手工刮治
对于一些深层的牙结石,洗牙可能无法完全去除,这时需要进行手工刮治。手工刮治是医生使用特殊的器械,如刮治器,将牙齿根部的牙结石和病变的牙骨质刮除。手工刮治的操作相对复杂,需要医生有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手工刮治的过程可能会比较疼痛,患者需要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手工刮治后,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口腔护理。
日常口腔护理
除了定期洗牙和手工刮治外,日常的口腔护理对于预防和减少牙结石的形成也非常重要。患者应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早晚使用正确的刷牙方法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刷牙时要注意清洁牙齿的各个面,包括牙齿的唇面、舌面、咬合面等。此外,还可以使用牙线、牙缝刷等辅助清洁工具,清洁牙齿之间的缝隙,去除食物残渣和菌斑。饭后要及时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合理的饮食也有助于预防牙结石的形成,患者应该少吃甜食、黏性食物,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这些食物可以起到清洁牙齿的作用。
清理牙结石后的注意事项清理牙结石后,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以促进口腔的恢复和预防牙结石的再次形成。
注意饮食
清理牙结石后,牙齿可能会比较敏感,患者应该避免食用过冷、过热、过酸、过甜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牙齿酸痛。可以选择一些温软、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鸡蛋羹等。同时,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牙龈,影响牙龈的恢复。
保持口腔清洁
清理牙结石后,更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患者应该按照医生的嘱咐,使用正确的刷牙方法刷牙,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可以使用含有氟化物的牙膏,增强牙齿的抗龋能力。此外,还可以使用漱口水,进一步清洁口腔,抑制细菌的生长。
避免吸烟和饮酒
吸烟和饮酒会对口腔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吸烟会使牙齿表面形成烟渍,增加牙结石的形成几率,而且吸烟还会降低身体的抵抗力,影响牙龈的恢复。饮酒会刺激口腔黏膜和牙龈,加重牙齿敏感症状,不利于口腔健康的恢复。因此,清理牙结石后,患者应该尽量避免吸烟和饮酒。
定期复查
清理牙结石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一般建议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和洗牙,及时发现和处理口腔问题。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口腔情况,给予相应的建议和指导,帮助患者保持口腔健康。
结论虽然牙结石会对口腔健康造成危害,但医生不建议所有人盲目清理牙结石。在清理牙结石之前,患者应该到正规的口腔医院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评估自己的口腔状况和身体状况,听取医生的建议。对于不适合立即清理牙结石的患者,应该先治疗全身性疾病、控制口腔炎症、缓解牙齿敏感等问题,待条件允许后再进行牙结石的清理。对于适合清理牙结石的患者,应该选择正确的清理方法,并在清理后注意口腔护理,定期复查,以维护口腔健康。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口腔健康的同时,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总之,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重视口腔健康,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维护口腔健康。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推荐阅读 更多>
- test2023/09/05
- 广州哪家医院看男科比较好-如何治疗男性疾病..2021/04/13
- 福州治疗男科需要多少钱-男科病去哪家医院比..2021/04/08
- 杭州牛皮癣医院-杭州银屑病医院哪家好-杭州..2021/03/31
- 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如何有效治疗白癜风?2023/03/21
- 2023医保划转调整,年满70周岁的退休人..2023/02/13
- 医保缴满多少年,可以终身享受医保待遇2023/02/13
- 医保个人账户改革已定,有几个弊端,会增加退..2023/02/13
- 医保迎新变化!2023年起,个人医保或将取..2023/02/13
- 每月进入医保个人账户的钱少了,为什么?2023/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