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能否除根?怎么治疗才有效?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据统计,全球范围内过敏性鼻炎的患病率在 10% - 40%之间,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它主要是由易感个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免疫球蛋白 E(IgE)介导的鼻黏膜炎症反应性疾病。简单来说,就是当过敏体质的人接触到过敏原后,身体的免疫系统会将这些过敏原当作敌人,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免疫反应,导致鼻腔出现炎症。
其典型症状主要包括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塞和鼻痒,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眼痒、结膜充血等眼部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或常年性。季节性过敏性鼻炎通常在特定的季节发作,比如春季的花粉过敏,秋季的蒿草过敏等;而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则全年都可能发病,常见的过敏原如尘螨、动物皮屑、霉菌等。
二、过敏性鼻炎难以除根的原因目前,过敏性鼻炎被认为是一种难以完全根治的疾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遗传因素:过敏性鼻炎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如果父母双方都有过敏性疾病史,那么子女患过敏性鼻炎的概率可高达 75%;若父母一方有过敏史,子女的患病几率也在 50%左右。遗传因素使得个体的过敏体质难以改变,这就为过敏性鼻炎的反复发作埋下了隐患。
2. 环境因素: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空气中的有害气体、颗粒物等污染物会刺激鼻黏膜,降低其抵抗力,使得过敏反应更容易发生。此外,生活环境中的过敏原无处不在,如家庭中的尘螨、宠物毛发、霉菌等,人们很难完全避免接触这些过敏原,从而导致病情反复。
3. 免疫系统异常:过敏体质人群的免疫系统存在一定的缺陷,对正常的过敏原会产生过度的免疫反应。即使通过治疗暂时控制了症状,但免疫系统的异常状态很难彻底纠正,一旦再次接触过敏原,就容易引发新一轮的过敏反应。
4. 合并其他疾病:许多过敏性鼻炎患者同时还合并有其他过敏性疾病,如哮喘、过敏性结膜炎等。这些疾病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增加了治疗的难度,使得过敏性鼻炎更难以根治。
三、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虽然过敏性鼻炎难以完全除根,但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一)避免接触过敏原
这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基础措施。患者可以通过过敏原检测,明确自己的过敏原,然后尽量避免接触。
1. 尘螨过敏:尘螨是最常见的过敏原之一,主要存在于床垫、沙发、地毯等地方。患者应定期清洗床上用品,可使用热水(55℃以上)浸泡,以杀死尘螨。同时,保持室内通风干燥,降低室内湿度,也有助于减少尘螨的滋生。可以使用空气净化器和吸尘器,过滤和清除空气中及地面的尘螨。
2. 花粉过敏:在花粉传播的季节,患者应尽量减少外出时间,尤其是在早晨和傍晚花粉浓度较高的时候。外出时佩戴口罩、眼镜等,减少花粉与鼻腔、眼睛的接触。回家后及时清洗面部、鼻腔和头发,去除附着的花粉。
3. 动物皮屑过敏:如果对动物皮屑过敏,应避免饲养宠物。如果已经饲养,应尽量让宠物待在室外或单独的房间,定期给宠物洗澡、梳理毛发,减少皮屑的产生。
4. 霉菌过敏:保持室内干燥,避免潮湿环境。定期清理厨房、卫生间等容易滋生霉菌的地方,可使用防霉剂进行预防。对于发霉的物品,应及时更换或处理。
(二)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控制过敏性鼻炎症状的主要方法,常用的药物包括以下几类。
1. 抗组胺药:这类药物可以阻断组胺与受体的结合,从而减轻鼻痒、喷嚏和流涕等症状。代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等,具有较强的中枢镇静作用,服用后容易出现嗜睡、乏力等不良反应,目前应用相对较少。第二代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中枢镇静作用较弱,疗效持久,是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一般口服后 1 - 2 小时即可起效,能有效缓解症状。
2. 鼻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一线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的作用。可以减轻鼻黏膜的炎症反应,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常用的药物有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鼻用糖皮质激素通常需要连续使用一段时间才能达到较佳效果,一般建议使用 2 - 4 周。虽然是局部用药,但长期大量使用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如鼻出血、鼻干等,因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3. 减充血剂:可以收缩鼻腔黏膜血管,减轻鼻塞症状。常用的药物有麻黄碱滴鼻液、赛洛唑啉鼻喷雾剂等。但这类药物不能长期使用,一般连续使用不超过 7 天,否则容易引起药物性鼻炎,导致鼻塞症状加重。
4. 白三烯调节剂:如孟鲁司特钠等,通过调节白三烯的活性,减轻鼻黏膜的炎症反应。对于伴有哮喘的过敏性鼻炎患者,白三烯调节剂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一般每天口服 1 次,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
5. 肥大细胞稳定剂:如色甘酸钠滴鼻液等,能稳定肥大细胞膜,阻止肥大细胞脱颗粒,从而减少过敏介质的释放。但这类药物起效较慢,一般需要提前使用,常用于预防过敏性鼻炎的发作。
(三)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是一种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法,通过逐渐增加患者对过敏原的接触剂量,使机体对过敏原产生耐受,从而减轻过敏反应。
1. 皮下注射免疫治疗:是将过敏原提取物进行皮下注射,从低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直到达到维持剂量。一般需要持续治疗 3 - 5 年。皮下注射免疫治疗的疗效较为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减少药物的使用。但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局部注射部位的红肿、瘙痒等不良反应,严重的还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等全身反应,因此需要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进行,并在注射后观察一段时间。
2. 舌下含服免疫治疗:是将过敏原提取物滴在舌下,让患者含服,通过口腔黏膜吸收。这种治疗方法相对方便、安全,不良反应较少,患者可以在家中自行用药。舌下含服免疫治疗的疗程也需要 3 - 5 年,适用于轻度至中度的过敏性鼻炎患者。
(四)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一般适用于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效果不佳,或存在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解剖结构异常的患者。
1. 鼻内镜下鼻窦手术:如果患者伴有鼻窦炎、鼻息肉等疾病,可通过鼻内镜下鼻窦手术清除病变组织,改善鼻腔的通气和引流。手术可以在鼻内镜的直视下进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但手术后仍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和定期复查,以防止疾病复发。
2. 翼管神经切断术:通过切断翼管神经,减少鼻腔的神经支配,从而减轻鼻黏膜的敏感性,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但这种手术可能会导致一些并发症,如干眼、鼻腔干燥等,因此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五)中医治疗
中医在治疗过敏性鼻炎方面也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
1. 中药治疗:中医认为过敏性鼻炎主要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治疗以扶正祛邪为主。常用的中药方剂有玉屏风散、补中益气汤、金匮肾气丸等,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辨证论治。中药治疗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过敏体质,减轻过敏症状。
2. 针灸治疗: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常用的穴位有迎香、鼻通、合谷、肺俞等。针灸治疗可以缓解鼻痒、喷嚏等症状,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一般每周进行 2 - 3 次针灸治疗,一个疗程为 10 - 15 次。
3. 穴位贴敷:是中医的一种特色疗法,在特定的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的刺激和穴位的作用,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常用的穴位有肺俞、脾俞、肾俞等,一般在夏季三伏天和冬季三九天进行贴敷,称为“三伏贴”和“三九贴”。穴位贴敷可以预防和治疗过敏性鼻炎,减少疾病的发作次数。
四、综合管理与预防复发除了上述治疗方法外,患者还需要进行综合管理,以预防过敏性鼻炎的复发。
1. 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2. 鼻腔护理:可以使用生理盐水进行鼻腔冲洗,清除鼻腔内的过敏原、分泌物等,减轻鼻黏膜的炎症反应。鼻腔冲洗可以每天进行 1 - 2 次,使用专门的鼻腔冲洗器进行操作。
3. 心理调节:过敏性鼻炎的反复发作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如焦虑、抑郁等。患者应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旅游等方式缓解压力,调节情绪。
4. 定期复查: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医生了解病情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一般建议每 3 - 6 个月复查一次。
五、关于过敏性鼻炎除根的正确认识虽然目前还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完全根治过敏性鼻炎,但通过上述综合治疗和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症状,减少疾病的发作次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不要盲目追求“除根”,而是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坚持长期治疗和预防。同时,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相信未来会有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出现,为过敏性鼻炎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
总之,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努力。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和综合管理措施,虽然难以完全除根,但可以让患者的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过上正常的生活。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推荐阅读 更多>
- test2023/09/05
- 广州哪家医院看男科比较好-如何治疗男性疾病..2021/04/13
- 福州治疗男科需要多少钱-男科病去哪家医院比..2021/04/08
- 杭州牛皮癣医院-杭州银屑病医院哪家好-杭州..2021/03/31
- 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如何有效治疗白癜风?2023/03/21
- 2023医保划转调整,年满70周岁的退休人..2023/02/13
- 广州男科医院-尖锐湿疣是什么病2023/02/13
- 每月进入医保个人账户的钱少了,为什么?2023/02/13
- 医保迎新变化!2023年起,个人医保或将取..2023/02/13
- 医保个人账户改革已定,有几个弊端,会增加退..2023/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