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食用三七粉的方法全解析
三七粉,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它以其卓越的药用价值,如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领域。然而,要想充分发挥三七粉的功效,正确的食用方法至关重要。不同的食用方法、食用时间、食用剂量等因素,都会对三七粉的效果产生影响。本文将详细介绍三七粉的正确食用方法,确保大家能够科学、合理地使用三七粉。
一、三七粉的基本介绍 (一)三七粉的来源三七粉是用三七主根打成的粉,别名田七粉,金不换。三七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是中国特有的名贵中药材,也是我国最早的药食同源植物之一。主要产于云南、广西等地,其中云南文山的三七质量较佳,被称为“三七之乡”。
(二)三七粉的主要成分三七粉富含多种活性成分,主要包括三七皂苷、黄酮苷、多糖、氨基酸等。其中,三七皂苷是三七粉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预防和治疗心脑组织缺血、缺氧症等作用;黄酮苷具有抗氧化、抗炎、调节血脂等功效;多糖则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三)三七粉的功效与作用1. 止血化瘀:三七粉有“止血神药”之称,散瘀血,止血而不留瘀,对出血兼有瘀滞者更为适宜。可用于治疗各种出血症,如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
2. 消肿定痛:对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有很好的疗效,可内服也可外用。
3. 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能够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从而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
4. 调节血糖、血脂:对血糖、血脂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降低高血脂患者的血脂水平。
5. 增强免疫力: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二、食用三七粉前的注意事项 (一)适用人群与禁忌人群1. 适用人群
-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等患者。
- 体质虚弱、免疫力低下者。
- 经常应酬、饮酒过量的人群。
- 有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症状的人群。
- 女性经期不调、痛经、闭经等患者。
2. 禁忌人群
- 孕妇:三七粉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妇服用可能会导致流产,因此孕妇应禁用。
- 经期女性:三七粉的活血化瘀作用可能会导致月经量过多,所以经期女性不宜服用,除非有医生的指导。
- 感冒患者:风寒感冒期间不宜服用三七花,因为三七花性凉,会加重风寒感冒的症状;而风热感冒期间则不宜服用三七粉,因为三七粉性温,可能会加重风热感冒的症状。
- 对三七过敏者:对三七过敏的人群应避免服用三七粉,以免引起过敏反应。
(二)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1. 三七粉不宜与抗凝药物同时服用,如阿司匹林、华法林等,因为三七粉本身也有一定的抗凝血作用,同时服用可能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2. 三七粉与降血压药物、降血糖药物合用时,可能会增强这些药物的作用,导致血压、血糖过低,因此在联合用药时需要密切监测血压、血糖的变化,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
三、三七粉的正确食用方法 (一)食用方式1. 直接冲服
这是最常见的食用方法。将适量的三七粉放入杯中,用温开水冲服。一般每次服用2 - 3克,每天1 - 2次。这种方法简单方便,能使三七粉迅速被人体吸收。在冲服时,要注意水温不宜过高,一般以40 - 50℃为宜,以免破坏三七粉中的有效成分。
2. 炖汤服用
可以将三七粉加入到鸡汤、排骨汤、鱼汤等汤品中一起炖煮。在炖汤快要结束时,将三七粉放入汤中,搅拌均匀,再煮几分钟即可。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汤的营养价值,还能使三七粉的药效更好地发挥出来。例如,三七鸡汤,将鸡肉洗净切块,与三七粉、姜片等一起放入锅中,加水炖煮1 - 2小时,最后加入适量的盐调味。这种食用方法适合身体虚弱、需要滋补的人群。
3. 熬粥食用
在熬粥时,当粥快煮好时,加入适量的三七粉,搅拌均匀,继续煮几分钟。三七粉粥具有滋补身体、活血化瘀的作用。常见的有三七红枣粥,将红枣、大米洗净,加水煮粥,快熟时加入三七粉和适量的红糖,再煮一会儿即可。
4. 制作成丸剂服用
如果觉得直接冲服三七粉口感不好,可以将三七粉制作成丸剂。将三七粉与蜂蜜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揉成药丸,然后用蜡纸或保鲜膜包好。每天按照规定的剂量服用药丸。这种方法可以改善三七粉的口感,便于储存和携带。
(二)食用时间1. 饭前服用
饭前服用三七粉有利于药物的吸收,能使药效更好地发挥。一般建议在饭前半小时左右服用。对于肠胃功能较好、没有肠胃疾病的人群,可以选择饭前服用三七粉。
2. 饭后服用
如果肠胃功能较弱,饭前服用三七粉可能会对肠胃造成刺激,引起不适,那么可以选择在饭后半小时左右服用。饭后服用可以减少三七粉对肠胃的刺激。
(三)食用剂量三七粉的食用剂量需要根据个人的体质、病情和年龄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来说,保健用量为每天3 - 6克,分1 - 2次服用;治疗用量则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增加剂量,但一般不超过每天10克。例如,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每天服用3 - 5克即可;而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症状时,每天的服用量可以增加到6 - 10克。
四、不同人群食用三七粉的注意要点 (一)老年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肠胃功能也相对较弱。在食用三七粉时,要注意控制剂量,一般从较小的剂量开始服用,如每次1 - 2克,每天1次,观察身体的反应。如果没有不适症状,可以逐渐增加到正常剂量。同时,老年人可能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正在服用其他药物,在食用三七粉前一定要咨询医生,避免药物相互作用。此外,老年人在食用三七粉期间,要注意监测血压、血糖、凝血功能等指标的变化。
(二)女性1. 经期女性
前面已经提到,经期女性一般不宜服用三七粉,以免导致月经量过多。但如果月经量过少、有血块、痛经等症状,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在经期适当服用少量的三七粉,以活血化瘀,改善症状。
2. 孕期女性
孕期女性禁止服用三七粉,因为三七粉的活血化瘀作用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导致流产。
3. 产后女性
产后女性如果有瘀血内阻、恶露不尽等情况,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三七粉,以促进恶露排出,恢复身体。一般在产后一周以后开始服用,剂量不宜过大。
(三)儿童儿童的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一般不建议随意服用三七粉。如果儿童有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情况,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使用。儿童的服用剂量要根据年龄和体重来确定,一般比成人剂量要小。
五、三七粉的保存方法 (一)密封保存三七粉容易受潮、变质,因此要将其放在密封的容器中保存,如玻璃瓶、塑料瓶等。在保存前,要确保容器干燥、清洁。
(二)防潮将密封好的三七粉放在干燥的地方,避免放在潮湿的环境中,如厨房、卫生间等。可以在容器中放入干燥剂,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三)避光三七粉应避免阳光直射,可将其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保存,如橱柜内。
(四)注意保质期三七粉有一定的保质期,一般为2 - 3年。在购买三七粉时,要注意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过期的三七粉不宜食用。
六、食用三七粉的效果评估与注意事项 (一)效果评估在食用三七粉一段时间后,可以通过观察自身的症状和体征来评估效果。例如,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以观察血压、血脂是否有所下降,头晕、头痛等症状是否减轻;对于跌打损伤患者,可以观察瘀血是否消散,疼痛是否缓解;对于免疫力低下者,可以观察是否感冒的次数减少、身体的抵抗力增强等。同时,也可以定期到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糖、血脂等检查,以客观评估三七粉的效果。
(二)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1. 过敏反应
少数人可能会对三七粉过敏,出现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过敏症状。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服用三七粉,并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抗过敏治疗。
2. 胃肠道不适
有些人在服用三七粉后可能会出现胃肠道不适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这可能与三七粉对胃肠道的刺激有关。如果出现胃肠道不适症状,可减少服用剂量或改为饭后服用。如果症状严重,应停止服用,并咨询医生的意见。
3. 出血倾向
由于三七粉有一定的抗凝血作用,如果服用剂量过大或与其他抗凝药物合用,可能会出现出血倾向,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一旦出现出血倾向,应立即停止服用三七粉,并到医院进行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处理。
七、总结三七粉是一种具有多种功效的中药材,但要想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掌握正确的食用方法。在食用三七粉前,要了解自己是否适合食用,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选择合适的食用方式、食用时间和食用剂量,并根据不同的人群特点进行调整。同时,要注意三七粉的保存方法,避免其变质。在食用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自身的反应,评估效果,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合理地食用三七粉,让其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大家能够正确地食用三七粉,享受到它带来的健康益处。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推荐阅读 更多>
- test2023/09/05
- 广州哪家医院看男科比较好-如何治疗男性疾病..2021/04/13
- 福州治疗男科需要多少钱-男科病去哪家医院比..2021/04/08
- 杭州牛皮癣医院-杭州银屑病医院哪家好-杭州..2021/03/31
- 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如何有效治疗白癜风?2023/03/21
- 2023医保划转调整,年满70周岁的退休人..2023/02/13
- 广州男科医院-尖锐湿疣是什么病2023/02/13
- 每月进入医保个人账户的钱少了,为什么?2023/02/13
- 医保迎新变化!2023年起,个人医保或将取..2023/02/13
- 医保个人账户改革已定,有几个弊端,会增加退..2023/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