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用什么药较好?专业解析与用药指南
小儿腹泻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它不仅会让孩子身体不适,还会让家长们忧心忡忡。当孩子出现腹泻症状时,很多家长都会关心用什么药较好。然而,要确定较佳用药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腹泻的原因、孩子的年龄、症状的严重程度等。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小儿腹泻的相关知识以及不同情况下的用药选择。
小儿腹泻的概述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6个月至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一岁以内约占半数,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小儿腹泻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
- 感染性因素
- 病毒感染:轮状病毒是引起小儿秋季腹泻的最常见病原体,其他如诺如病毒、柯萨奇病毒等也可导致腹泻。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通常起病较急,常伴有发热、呕吐等症状。
- 细菌感染: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沙门氏菌等细菌感染可引起小儿腹泻。细菌感染性腹泻一般有不洁饮食史,大便可呈脓血便,伴有腹痛、发热等症状。
- 真菌感染: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易发生真菌感染,常见的真菌为白色念珠菌,可引起腹泻、大便呈豆腐渣样等症状。
- 寄生虫感染:阿米巴原虫、贾第虫等寄生虫感染也可导致小儿腹泻,但相对较少见。
- 非感染性因素
- 饮食因素:喂养不当是引起小儿腹泻的常见原因之一,如喂养不定时、过多过早地添加辅食、突然改变食物品种等。此外,过敏因素也可能导致腹泻,如对牛奶、鸡蛋等食物过敏。
- 气候因素:天气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消化液分泌减少等都可能诱发小儿腹泻。
- 其他因素:小儿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过敏、药物副作用等也可引起腹泻。
小儿腹泻的症状表现小儿腹泻的症状轻重不一,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
- 轻型腹泻:多为饮食因素或肠道外感染所致,一般精神状态较好,无明显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大便次数增多,每日可达数次至十余次,大便呈黄色或黄绿色,稀糊状或蛋花汤样,可含有少量黏液,无脓血。
- 重型腹泻:多由肠道内感染引起,常急性起病,也可由轻型腹泻逐渐加重转变而来。除了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外,还伴有较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和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嗜睡、昏迷等。脱水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脱水时患儿精神稍差,皮肤稍干燥,弹性尚可,眼窝和前囟稍凹陷,哭时有泪,尿量稍减少;中度脱水时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皮肤苍白、干燥、弹性较差,眼窝和前囟明显凹陷,哭时泪少,尿量明显减少;重度脱水时患儿呈重病容,精神极度萎靡,表情淡漠,昏睡甚至昏迷,皮肤发灰或有花纹、干燥、弹性极差,眼窝和前囟深陷,眼闭不合,哭时无泪,口唇黏膜极干燥,尿量极少或无尿。
小儿腹泻的诊断方法医生通常会根据患儿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来诊断小儿腹泻。
-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儿的喂养情况、腹泻的起病时间、大便次数、性状、颜色、气味等,是否伴有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以及近期是否有不洁饮食史、接触过腹泻患者等。
- 体格检查:检查患儿的精神状态、生命体征、皮肤弹性、眼窝和前囟是否凹陷、口唇黏膜是否干燥、有无脱水征等,同时检查腹部有无压痛、肠鸣音是否亢进等。
- 实验室检查
- 大便常规:可以了解大便中是否有白细胞、红细胞、脓细胞、脂肪球等,有助于判断腹泻的原因是感染性还是非感染性。
- 大便培养:对于怀疑细菌感染性腹泻的患儿,大便培养可以明确病原菌,并进行药敏试验,指导抗生素的选择。
- 血常规:可以了解患儿是否有感染及感染的类型,如白细胞计数升高提示细菌感染,淋巴细胞比例升高提示病毒感染。
- 血生化检查:对于重型腹泻患儿,血生化检查可以了解患儿是否有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情况。
小儿腹泻的治疗原则小儿腹泻的治疗原则是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 调整饮食:腹泻期间应根据患儿的病情和消化功能适当调整饮食。母乳喂养的患儿可继续母乳喂养,但应缩短每次喂奶时间,增加喂奶次数;人工喂养的患儿可根据情况选择稀释的牛奶、米汤、酸奶等易消化的食物。对于年龄较大的患儿,应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馒头等,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 预防和纠正脱水:脱水是小儿腹泻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预防和纠正脱水是治疗小儿腹泻的关键。轻度脱水和中度脱水可采用口服补液盐(ORS)进行补液,ORS配方中含有适当比例的葡萄糖、氯化钠、氯化钾等成分,可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重度脱水则需要静脉补液,根据患儿的脱水程度、电解质紊乱情况等制定个体化的补液方案。
- 合理用药:应根据腹泻的原因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 止泻药:一般不主张过早使用止泻药,因为止泻药可能会抑制肠道蠕动,使病原体和毒素排出不畅,加重病情。但对于腹泻次数较多、大便呈水样且无明显感染症状的患儿,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蒙脱石散等止泻药,蒙脱石散可以吸附肠道内的病原体和毒素,保护肠道黏膜,减少腹泻次数。
- 益生菌:益生菌可以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增强肠道免疫力,有助于缓解腹泻症状。常用的益生菌有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酪酸梭菌等。
- 抗生素:对于细菌感染性腹泻,应根据病原菌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在未明确病原菌之前,一般不主张滥用抗生素,以免引起肠道菌群失调。
- 抗病毒药物: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治疗小儿病毒性腹泻,主要是对症治疗,如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使用益生菌等。
- 加强护理:注意患儿的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防止尿布疹和臀部感染。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精神状态、体温、大便次数、性状等,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不同类型小儿腹泻的用药选择- 病毒性腹泻
- 蒙脱石散:是一种天然的矿物质颗粒,具有层纹状结构和非均匀性电荷分布,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有固定、抑制作用,对消化道黏膜有覆盖能力,并通过与黏液糖蛋白相互结合,从质和量两方面修复、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用法用量:1岁以下儿童,每日1袋,分3次服用;1-2岁儿童,每日1-2袋,分3次服用;2岁以上儿童,每日2-3袋,分3次服用。服用时将本品倒入半杯温开水(约50毫升)中混匀快速服完。治疗急性腹泻时首次剂量应加倍。
- 益生菌:如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嗜酸乳杆菌片等,可调节肠道菌群,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繁殖,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缓解腹泻症状。用法用量:不同品牌的益生菌用法用量可能有所不同,一般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 口服补液盐:病毒性腹泻常伴有呕吐、腹泻等症状,容易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口服补液盐可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预防和纠正脱水。用法用量:根据患儿的脱水程度和年龄,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配制和服用。
- 细菌性腹泻
- 抗生素:对于细菌感染性腹泻,应根据病原菌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常用的抗生素有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等。用法用量:应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和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般来说,头孢克肟颗粒儿童用量为每次1.5-3mg/kg,每日2次;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儿童用量为每次20-40mg/kg,每日3次。
- 蒙脱石散:同病毒性腹泻的用法用量。
- 益生菌: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可加用益生菌,以减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用法用量同病毒性腹泻。
- 非感染性腹泻
- 蒙脱石散:对于非感染性腹泻,如饮食因素、气候因素等引起的腹泻,蒙脱石散可以吸附肠道内的水分和毒素,保护肠道黏膜,减少腹泻次数。用法用量同病毒性腹泻。
- 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功能,缓解腹泻症状。用法用量同病毒性腹泻。
- 消化酶制剂:对于因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可使用消化酶制剂,如复方胃蛋白酶散、多酶片等,帮助消化,促进食物的吸收。用法用量:复方胃蛋白酶散1岁以下儿童一次0.75g,一日3次;1-3岁儿童一次1.5g,一日3次;3岁以上儿童一次3g,一日3次。多酶片2-4岁儿童一次1片,一日3次;5岁以上儿童一次2片,一日3次。
小儿腹泻用药的注意事项-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家长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给患儿用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尤其是抗生素的使用,一定要足疗程使用,以免导致病情反复或产生耐药性。
- 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不同的药物可能会有不同的不良反应,如抗生素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过敏反应等,蒙脱石散可能会引起便秘等。家长在给患儿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 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在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应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如蒙脱石散可能会影响其他药物的吸收,因此应与其他药物间隔1-2小时服用。
- 注意药物的保存:药物应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保存,如有些药物需要冷藏保存,有些药物需要避光保存等。过期或变质的药物应及时丢弃,不得使用。
小儿腹泻的预防措施- 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可增强婴儿的免疫力,减少腹泻的发生。人工喂养时应注意奶具的清洁和消毒,奶粉的冲调应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添加辅食应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避免过早、过多地添加辅食。
- 注意饮食卫生: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不洁食物,不喝生水。家长在制作食物时应注意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 加强锻炼: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提高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 避免交叉感染:在腹泻高发季节,应尽量避免带孩子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如超市、商场等。如果家中有腹泻患者,应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 注意气候变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给孩子增减衣物,避免腹部受凉。
总之,小儿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家长们不必过于惊慌。当孩子出现腹泻症状时,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明确腹泻的原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同时,家长们应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和生活习惯,预防小儿腹泻的发生。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推荐阅读 更多>
- test2023/09/05
- 广州哪家医院看男科比较好-如何治疗男性疾病..2021/04/13
- 福州治疗男科需要多少钱-男科病去哪家医院比..2021/04/08
- 杭州牛皮癣医院-杭州银屑病医院哪家好-杭州..2021/03/31
- 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如何有效治疗白癜风?2023/03/21
- 2023医保划转调整,年满70周岁的退休人..2023/02/13
- 广州男科医院-尖锐湿疣是什么病2023/02/13
- 每月进入医保个人账户的钱少了,为什么?2023/02/13
- 医保迎新变化!2023年起,个人医保或将取..2023/02/13
- 医保个人账户改革已定,有几个弊端,会增加退..2023/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