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呕吐要警惕,这四种病不可忽视!
在日常生活中,头晕和呕吐是较为常见的症状,很多人可能都经历过。然而,这两个看似普通的症状背后,却可能隐藏着严重的健康隐患。以下为大家详细介绍需要警惕的四种疾病。
一、梅尼埃病1. 疾病概述
梅尼埃病是一种特发性内耳疾病,曾称美尼尔病。该病主要的病理改变为膜迷路积水,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和耳闷胀感。这种疾病多发生于30~50岁的中、青年人,儿童少见。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别,双耳患病者约占10%~50%。
2. 发病机制
梅尼埃病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主要学说有内淋巴管机械阻塞与内淋巴吸收障碍学说、免疫反应学说、内耳缺血学说等。内淋巴管机械阻塞与内淋巴吸收障碍被认为是引起膜迷路积水的主要原因。当内淋巴生成、分泌和吸收的平衡失调时,内淋巴囊的吸收功能降低,内淋巴无法正常吸收,就会导致膜迷路积水,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
3. 头晕呕吐特点
梅尼埃病引起的头晕通常为突然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患者常感觉自身或周围物体沿一定的方向与平面旋转,或有摇晃、升降、漂浮感。眩晕持续时间一般从数十分钟到数小时不等,最长不超过24小时。眩晕发作时患者会感到非常痛苦,常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等自主神经反射症状。呕吐较为剧烈,可能会频繁发作,这是因为内耳的病变刺激了内耳的感受器,通过前庭神经传导到脑内,影响了脑干的呕吐中枢,从而引发呕吐反射。
4. 诊断与治疗
诊断梅尼埃病主要依靠详细的病史、全面的耳部检查、听力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典型的梅尼埃病诊断并不困难,但需要与其他引起眩晕的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如突发性聋、前庭神经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等。
治疗方面,在急性发作期,主要是缓解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可使用前庭神经抑制剂,如地西泮、苯海拉明等;抗胆碱能药,如山莨菪碱和东莨菪碱等;血管扩张药及钙离子拮抗剂,如氟桂利嗪、倍他司汀等。在间歇期,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治疗或康复治疗。手术治疗包括内淋巴囊手术、三个半规管阻塞术等;康复治疗主要是进行前庭康复训练,以提高患者的前庭适应能力,减少眩晕的发作。
二、脑供血不足1. 疾病概述
脑供血不足是指人脑某一局部的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脑功能的障碍。脑供血不足的病因多与脑动脉硬化有关,其发病率较高,据统计80岁以上人群中脑供血不足占80%,60岁以上人群中70%有不同程度的脑供血不足。
2. 发病机制
脑供血不足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血管因素、血液动力学因素和血液成分因素有关。血管因素方面,脑动脉硬化是导致脑供血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逐渐增厚、变硬,管腔狭窄,导致脑血流量减少。此外,血管狭窄、血管痉挛、血管受压等也会影响脑部的血液供应。血液动力学因素方面,当血压过低或过高时,都会影响脑部的血液灌注。低血压时,脑部血液供应不足;高血压时,血管壁受到的压力增大,容易导致血管损伤,也会影响脑部的血液供应。血液成分因素方面,血液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强等会导致血液流动缓慢,影响脑部的血液供应。
3. 头晕呕吐特点
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头晕通常为非旋转性头晕,患者常感觉头部昏沉、头重脚轻、走路不稳等。头晕症状一般持续时间较长,可呈间歇性发作或持续性存在。呕吐症状相对较轻,可能是由于头晕刺激了呕吐中枢而引起的。此外,患者还可能伴有头痛、记忆力减退、失眠、耳鸣、视力模糊等症状。
4. 诊断与治疗
诊断脑供血不足主要依靠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相关的辅助检查。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头颅CT、头颅MRI、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部血管超声等。头颅CT和MRI可以帮助排除脑部的其他病变,如脑梗死、脑出血等;TCD和颈部血管超声可以检测脑部血管的血流情况,了解血管是否存在狭窄、痉挛等病变。
治疗方面,首先要去除危险因素,如治疗高血压、戒烟、禁止过度饮酒等。药物治疗主要是改善脑血液循环,可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血管扩张药,如尼莫地平、氟桂利嗪等;改善脑代谢药物,如吡拉西坦、胞磷胆碱等。对于严重的血管狭窄患者,可考虑进行血管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如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等。
三、高血压1. 疾病概述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2. 发病机制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主要的发病机制包括神经机制、肾脏机制、激素机制、血管机制等。神经机制方面,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会导致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引起小动脉收缩,外周血管阻力增加,从而导致血压升高。肾脏机制方面,肾脏通过调节水、钠代谢,影响血容量和血管阻力,当肾脏功能异常时,会导致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血压升高。激素机制方面,肾素 - 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会导致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增加,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管机制方面,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会导致血管舒张因子和收缩因子失衡,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3. 头晕呕吐特点
当血压突然升高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呕吐等症状。头晕一般为头部胀痛、昏沉感,可伴有视物模糊。呕吐症状可能是由于血压升高导致颅内压升高,刺激了呕吐中枢而引起的。此外,高血压患者还可能伴有心悸、胸闷、鼻出血等症状。
4. 诊断与治疗
诊断高血压主要依靠测量血压,目前临床上采用经核准的汞柱式或电子血压计,测量安静休息坐位时上臂肱动脉部位血压。一般需要在不同时间测量三次血压,收缩压均大于等于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均大于等于90毫米汞柱,方可诊断为高血压。同时,还需要进行相关的检查,以评估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情况。
治疗方面,高血压的治疗目的是降低血压,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治疗方法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减轻体重、减少钠盐摄入、补充钾盐、减少脂肪摄入、戒烟限酒、增加运动等。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降压药物,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进行治疗。
四、颈椎病1. 疾病概述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颈椎间盘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迫,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2. 发病机制
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与颈椎的退变、损伤等因素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间盘逐渐发生退变,髓核含水量减少,弹性降低,纤维环破裂,导致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突出会压迫周围的神经、血管等组织,引起相应的症状。此外,颈椎骨质增生、韧带肥厚、钙化等也会导致颈椎管狭窄,压迫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颈部的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会加速颈椎的退变过程,增加颈椎病的发生风险。
3. 头晕呕吐特点
颈椎病引起的头晕主要是由于椎动脉受压或刺激,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而引起的。患者常感觉头晕目眩,可伴有恶心、呕吐、耳鸣、视力模糊等症状。头晕症状一般在颈部活动时加重,如突然转头、抬头或低头等。这是因为颈部活动时,椎动脉受到的压迫或刺激加重,导致脑部供血进一步减少。呕吐症状相对较轻,可能是由于头晕刺激了呕吐中枢而引起的。此外,患者还可能伴有颈部疼痛、僵硬、上肢麻木、无力等症状。
4. 诊断与治疗
诊断颈椎病主要依靠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相关的辅助检查。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颈椎X线、颈椎CT、颈椎MRI等。颈椎X线可以观察颈椎的骨质结构、椎间隙宽度等情况;颈椎CT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颈椎的骨质病变;颈椎MRI可以观察颈椎的软组织病变,如椎间盘突出、脊髓受压等情况。
治疗方面,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是颈椎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颈椎牵引、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中医治疗等。颈椎牵引可以增加椎间隙宽度,减轻椎间盘对神经、血管的压迫;物理治疗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肌肉松弛剂、神经营养药物等,以缓解疼痛、减轻肌肉紧张、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中医治疗包括针灸、推拿、按摩等,对缓解颈椎病的症状也有一定的疗效。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病情严重的患者。手术治疗的目的是解除神经、血管的压迫,重建颈椎的稳定性。
头晕呕吐可能是身体发出的重要信号,提示我们可能患有上述四种疾病或其他健康问题。当出现头晕呕吐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以便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体检,预防疾病的发生。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推荐阅读 更多>
- test2023/09/05
- 广州哪家医院看男科比较好-如何治疗男性疾病..2021/04/13
- 福州治疗男科需要多少钱-男科病去哪家医院比..2021/04/08
- 杭州牛皮癣医院-杭州银屑病医院哪家好-杭州..2021/03/31
- 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如何有效治疗白癜风?2023/03/21
- 2023医保划转调整,年满70周岁的退休人..2023/02/13
- 广州男科医院-尖锐湿疣是什么病2023/02/13
- 每月进入医保个人账户的钱少了,为什么?2023/02/13
- 医保迎新变化!2023年起,个人医保或将取..2023/02/13
- 医保个人账户改革已定,有几个弊端,会增加退..2023/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