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方药】
(—)脾虚湿盛
1,临床表现:外阴瘙痒疼痛,皮肤发白,增生肥厚,局部溃疡流水。白带量多,时黄白相兼,或伴食欲减退,神疲乏力。舌苔白润或白腻,脉濡细。
2,病因病机:脾虚不运,水湿下流,漫淫女阴。
3,治法:健脾化湿,佐祛风止痒。
4,方剂:完带汤(《傅青主女科》)加减。
药物:党参10g,白术15g,山药30g,白芍15g,苍术10g,车前子10g(包),茯苓10g,陈皮6g,甘草3~6g,防风10g,白鲜皮10g,柴胡3g。
方义:方用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健脾和胃,益气利湿。白术、白芍。防风、陈皮,即痛泻要方,疏肝祛风,健脾化湿,移用于此有止带、止痒之效。苍术、白术苦温燥湿,车前子、茯苓淡渗利湿,防风、柴胡升阳祛风除湿。白鲜皮为瘙痒专药,有清利湿热作用。
加减:带下量多者,加苡仁、黄柏、椿根皮、乌贼骨。清热利湿以止带。局部痒痛加白蒺藜、白芷,祛风止痒痛。
5、变通方:六君于汤(《医学正传》)或参苓白术散(《局方》)加减,以健脾利湿,和中化浊。
(二)肝经温热
l,临床表现:外阴红肿、奇痒难忍。皮肤色素减退,或伴外阴湿疹,局部湿润浸渍,带下色黄。伴胸胁苦满,口苦,小便黄或淋痛不畅。舌苔黄腻或薄黄,脉弦数。
2,病因病机:肝经循于外阴,湿热下注,浸溃女阴,致成局部皮肤变白、奇痒、红肿。为症情变化之初期。
3,治法:清肝利湿。
4,方剂: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合萆薢渗湿泐(《疡医大全》)。
药物:龙胆草l0g,车前子10g,地肤子10g,生地15g,黄柏6~10g,丹皮5g,炒山栀6~10g,泽泻10~15g,当归l0g,甘草6g,滑石15g(包),萆薢10~15g。
方义:龙胆草、山栀,黄柏清肝火,生地、当归、丹皮凉血热,革薜、甘草、滑石、车前子、地肤子、泽泻利湿从小便而下。
加减:黄带量多,加椿根皮、乌贼骨、苡仁止带;奇痒难忍,加白鲜皮、白蒺藜祛风止痒。
5、变通方:以外阴红肿痒痛为主者,可用三黄四物汤(《医宗金鉴》)加减。
(三)肝郁血虚
l,临床表现:外阴奇痒、刺痛,夜间尤甚,局部皮肤干燥变白,粗糙而失去弹性。伴头晕目眩,胸胁不舒,心情优部,月经后期,量少。舌质淡,脉虚弦。
2,病因病机:七情内伤,肝气郁结,郁久而热,伤及阴血,血虚风燥,肌肤失养,外阴痒痛干燥粗糙。
3,治法;养血活血疏肝。
4,方剂:逍遥散(《局方》)加减。
药物:柴胡10g,当归15g,赤芍15g,茯苓10~15g,白术10g,炒黑荆芥3~6g,甘草6~10g,旱莲草15g,制首乌15g,黑大豆30g,白鲜皮15g,益母草30g。
方义:当归、赤芍、益母草养血活血,茯苓、白术健脾,柴胡疏肝,旱莲草,首乌、黑大豆养肝和血,炒黑荆芥入血分而有祛风止痒作用,白鲜皮利湿止痒。
加减:奇痒难忍者,加白蒺藜、沙苑子、蛇床子止痒;刺痛不适老,加丹皮、丹参、紫草清热凉血;皮肤粗糙。加鸡血腥、生地和血润燥。
5,变通法;四物汤(《局方》)合二至丸(《医方集解》)加减,和血润燥。
(四)气血不足
1,临床表现:外阴奇痒,皮肤粗糙、变白,增生肥厚,有萎缩性改变。伴头晕目眩·匠色无华,神疲乏力,心悸失眠。舌质淡,脉虚细。
2,病因病机:脾气不足,心血虚亏,气血不足以濡养外阴肌肤,致生女阴白斑。
3,治法:益气养血,健脾补心。
4,方剂:归脾汤(《济生方》)加减。
药物:生黄芪15g,白术10g。当归l0~15g,白芍10g,党参10g,炙甘草6~l0g,茯苓15g,炙远志6g,炒枣仁10~15g,桂圆肉15g,木香3g,鸡血藤15~30g,益母草15~30g。
方义:方用黄芪、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健脾益气,枣仁,桂圆肉、当归、白芍养血安神,鸡血藤、益母草有活血祛风作用,远志安神,木香理气,合而为补养气血之剂。
加减:可加人旱莲草、制首乌、黑芝麻、黑大豆,以和血养血,润肤化燥。奇痒者加白蒺藜、白鲜皮祛风止痒。
5,变通法:人参养荣汤(《局方》)加减,益气和血。
(五)肝肾阴虚
1,临床表现:外阴刺痒灼热,干燥萎缩,皲裂色自。头晕目眩,烦躁失眠,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舌红,脉细数。
2、病因病机:病久不愈,肝肾阴血虚亏,肌肤失荣而萎缩皲裂。
3,治法;滋养肝肾,和血润肤。
4,方剂:滋水清肝饮(《医宗己任缩》)加减。
药物:当归15g,赤白芍各15g,白术10g,茯苓15g,山萸肉10g,生熟地各10g,山药15g,丹皮10g,泽泻10g,柴胡6g。
方义:本方由六味地黄丸与逍遥散两方组成,山萸肉、生熟地、山药滋肾养阴,当归,赤白芍、生熟地养血和肝,白术、茯苓健脾益气,丹皮凉血,柴胡疏肝,泽泻渗利。
加减:可加人旱莲草、女贞于、制首乌、枸杞子以增强滋养肝肾作用。
5,变通法:杞菊地黄丸(《医级》)加二至丸(《医方集解》)、四物汤(《局方》)。
(六)肾虚寒凝
1,临床表现:外明白斑久而不愈,局部干枯变白,萎缩有裂纹。弹性捎失,刺痒疼痛。月经量少或闭经,腰酸乏力,小腹冷,四肢不温。性生活困难,性欲减退,舌质淡,苔白,边尖可有瘀点(斑),脉沉细、沉涩。
2,病因病机:病久及肾,阳气不足,寒气内生,血瘀阻络,局部肌肤失养。而成外阴干枯萎缩。
3,治法:温肾助阳,散寒活血。
4,方剂:二仙汤(经验方)合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
药物:仙灵脾15g,补骨脂15g,巴戟天10g,当归15g,川桂枝10g,赤白芍各15g,丹皮10g,茯苓15g,桃仁6g。
方义:仙灵脾、巴戟天、补骨脂温肾助阳,润而不燥;当归、芍药、丹皮、桃仁活血通络,桂枝通经散寒。茯苓健脾养心。
加碱:性生活困难,性欲减退者,可加入菟丝子、川续断补肾;局部痒痛,加威灵仙、蛇床子、白蒺藜祛风止痒。
5,变通法:右归饮(《景岳全书》)合四物汤(《局方》)加减。
【医家经验】
(一)山西省中医研究所经验
1,内服方:丹参30g,当归、赤芍、紫苏、白芷、巴戟天、仙灵脾、桂枝各15g,丹皮20g,鸡血藤45g。水煎服。用以温肾壮阳,活血化瘀,祛风止痒。阴痒、带下加土茯苓、苡仁各15g;少气自汗无力,局部萎缩,加黄芪30g,陈皮10g;口干舌燥、手足心热,加女贞子、旱莲草、枸杞子各15g;局部肥厚,角化,加三棱、莪术各10g。
2,外洗方:马齿苋30g,艾叶、川椒,硼砂各l0g,阴痒甚加生蒲黄、当归各15g。水煎外洗患处。
3,外涂方:①治自膏I号:血蝎40%,马齿苋20%。生蒲黄20%,章丹10%。延胡索5%,枯矾5%。制成软膏,每日局韶外涂1次。用于皮肤增厚者。②治白膏Ⅱ号:血蝎20%,生蒲黄50%,章丹10%,蛤粉10%,白芷5%,铜绿5%。制成软膏。每日简部外涂1次。用于皮肤黏膜菲薄者。[胡熙明,中国中医秘方大全(下),上海:文汇出版杜,1989,90~l00]
(二)蔡小荪经验
本症治疗应首治脾气,脾健则肌肤得养,湿无从生。在健脾益气基础上。少佐化湿,乃治疗关键。用药以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山药,苡仁、白芷、乌贼骨、蛇床子等为主。妇女经带二物,多则伤身,多少适中方为阴平阳秘、冲任调和。本症常有经期、质、色、量的改变,当求因为主,适应周期,因势利导,调经对治疗本症有利。对阴痒者,宜用止痒手段治标。一则用蛇床子、野菊花、紫地丁、蔷蔽花、鱼腥草、土茯苓、白芷、细辛等药水煎熏洗。二则用祖传爽阴粉(川芎、白芷、细辛,防风、蛇床子、黄柏等)研末,薄雾状喷施患部。其外治的次数,要与症状改善成正比。经内服、外治,症状、体征改善后仍需用药巩固,每以健脾丸、二妙丸续服,以断其根。[陈旦平,蔡小荪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经验,中医杂志,1997,38(4):205]
【外治法】
(一)熏洗法
l,处方:苦参、白鲜皮、蛇床子。何首乌、仙灵脾、补骨脂各30一50g。
用法:水煎后趁热熏洗。水温后浸泡局部病变处,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2,处方:菌陈蒿、蒲公英、紫花地丁、地肤子、何酋乌备30g,冰片1,5~2,5g(后下)。
用法:水煎后趁热熏洗,水温后浸泡局部病变处,每日1次,每次30分钟。适于肝郁血虚型。
3,处方:当归、赤白芍、首乌各15g,防风10g,生甘草6g,,
用法:水煎后趁热熏洗,水温后浸泡局部病变处,每日1次,每次30分钟。适于气血不足型。
4,处方:苦参、蛇床子、野菊花,艾叶各15g,明矾l0g(后下)。
用法:水煎后趁热熏洗,水温后浸泡局部病变处,每日1次,每次30分钟。适于脾虚湿盛。肝经湿热型。
疗程:以上均7~10日为l疗程。
(二)外涂法
l,处方,补骨脂、仙灵脾各9g,狼毒、白鲜皮各6g,蛇床子、徐长卿各15g,薄荷1g。
用法:用其酒精浸出液回收浓缩后,制成霜剂,外涂局部,每日1~2次。适于局部无渍破者。
加减:对上药过敏者去薄荷,加0,1%强的松粉拌匀而成;局部感染渍破、皲裂者,上方去薄荷、狼毒,加白花蛇舌草、一支黄花各30g;外阴萎缩或有粘连者。上方去薄荷,加丙酸睾丸酮制成0,2%霜剂备用。
2,处方:炉甘石30g,密陀僧12g,飞滑石15g,煅龙骨、煅石膏、皂关(去子、筋)各9g,枯矾、炮山甲各6g。
用法:研末,凡士林调匀,备用。每日外涂2~3次。适于肝经湿热型。
疗程:以上均7~10日为1疗程。
【针灸治疗】
(一)毫针法
取穴:横骨、气冲、阴阜(阴蒂上缘旁开1寸处),配阴廉、血海、三阴交、太冲、蠡沟。
方法:横骨穴,直刺0,5寸后,向耻骨后斜刺2寸;气冲穴,斜向外阴部进针2寸;阴阜穴,沿皮顺大阴唇向下刺,达2寸深。其他穴作常规刺法,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30分钟。
疗程;每日1次,7~10次为l疗程。经期停治。
(二)穴位注射法
取穴:中极(或曲骨)、脾俞、肾俞、血海、蠡沟。每次2~3穴。
方法:丹参注射液(或当归注射液),每穴注入0,5ml。
疗程:同上。
(三)穴位激光照射涪
取穴:横骨、会阴,血海、神门,酌配三阴交、足三里、太冲、行间。每次取3~4个穴。
方法;氮氖激光照射,功率5毫瓦,每次每穴5分钟。
疗程:隔日1次,7~10次为1疗程。
(四)电热针法
取穴:会阴、曲骨、阿是穴(皮损局部)。
方法;用DHZ_I型电热针机及6号电热针,平刺或斜剌法,进针1,5~2cm,针感以温热、胀为度。留针30~40分钟。
疗程:同毫针法。
(五)耳针法
取穴:耳神门、内分泌、交感、外生殖器,配心、肝,脾、肾、子宫。每次4~5穴,单侧,左右交替。
方法:5分毫针直刺,留针30分钟。或王不留行子敷贴,胶布固定,每天按压2~3次。
疗程:隔日1次,7~10次为1疗程。
【评述】
女阴白斑又称女阴白色病变,是女阴皮肤黏膜血管营养障碍所致的症状和病变,以女阴局部瘙痒、疼痛、增厚、萎缩、皲裂及色泽改变(变白)为临床特征。中医、中药、针灸治疗,有一定效果。不仅可改善局部症状,还可对皮肤黏膜组织变性有恢复正常的作用。
根据临床表现与病程进展,一般来说,初期多呈瘙痒、疼痛,局部渗出、红肿,以脾虚湿盛,肝经湿热为主;中、后期则局部皮肤变白,干燥、萎缩、皲裂,有肝部血虚、气血不足、肝肾阴虚、阳虚寒凝等证候类型。
在治疗时,需据证予以健脾、疏肝、补肾、清热、润燥、祛风、活血诸法,遣方选药处治。同时,必须调制各种外治方药,予以熏洗、外涂,以直接改善局部皮损情况。值得注意的是补肾活血方药的应用,有热者应当滋肝肾、凉血活血;有寒者,则应温补脾肾、温通活血,如此才能提高疗效。
止痒药物的选用亦殊为重要。如祛风止痒者,有防风、白芷、柴胡、紫苏、蒺藜;祛瀑止痒者,如白鲜皮、地肤子、萆薢、滑石、车前子;凉血止痒,有丹皮、赤芍、丹参、生地;清热止痒者,如黄柏、山栀、龙胆草等。在用药时,根据本症有局部皮肤色衷改变的特点,选用黑芝麻、何首乌,黑大豆、旱莲草等黑色药物和血调营,及白鲜皮、白蒺藜、白术、茯苓,白芷等白色药物化湿祛风,寓传统医理于内,在临床上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