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方药】
(一)风热
治法:疏风清热,通利鼻窍。
方剂:苍耳子散(《济生方》)加减。
药物:苍耳子10g,白芷10g,薄荷6g(后下),辛夷花l0g,菊花10g,连翘10g,川芎10g,黄芩10g。
方义:菊花、薄荷、莲翘、黄芩疏风清热,苍耳子、白芷、辛夷花、川芎祛风通鼻。
加减:肺热口渴咽干,加鱼腥草、知母、石膏清热;涕多而浊,加桔梗、藿香叶、佩兰泄浊;风寒束肺尚未化热者,去菊花、连翘、黄芩,加细辛、藁本、荆芥、防风,祛风散寒。
变通法:若兼见外感风热,发热恶风,头痛咽痛,用银翘散(《温病条辨》)合上方。上述主方可煮散用,研成粗末为散,每15g煎服。或用鼻薰吸药气亦可。或开水送服教剐。每5~10g,日2~3次。
(二)胆热
治法:清泄胆热。
方剂:龙胆取渊汤(经验方)加减。
药物:龙胆草6g,木通6g,夏枯草10g,连翘10g,柴胡10g,桔梗10g,藿香10g,辛夷花10g,荷叶梗各10g,甘草19g。
方义:龙胆草,夏枯草、连翘清泄肝胆。柴胡疏肝引入少阳,桔梗、甘草排脓,藿香、荷叶梗芳化泄浊,辛夷花酒利鼻窍,木通清利。
加减;经年不已,久病A络,加僵蚕、蜂房搜络;大便秘结加生大黄通便。
变通法:可服用奇授藿香丸(《医宗金鉴》),藿香叶、雄猪胆汁比例为l0;3,蕾香研末,与猪胆汁浓缩浸膏混和拌匀,加蜜制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g,日2次。亦可与上方合用。
(三)湿热
治法:清热化湿,芳香泄浊。
方剂:丹溪鼻渊方(《丹溪心法》)加减。
药物:苍术10g,陈胆星10g,藿香10g,白芷10g,砂仁6g,山栀10g,黄芩10~12g,连翘10~12g,辛夷10g,佩兰10g,木通10g,石菖蒲10g。
方义:连翘、黄芩、山栀清热,苍术、藿香、佩兰,砂仁燥湿泄浊,白芷、辛夷、木通、石菖蒲通利鼻窍,陈胆星化疲清热。
加减:湿重加苡仁、赤小豆、冬瓜仁利湿排脓,热重加银花、蒲公英、野菊花清热解毒。
变通法:用甘露消毒丹(《温热经纬》)加减。同时用外治法吹鼻致涕。
(四)肺虚
治法:补肺益气,通窍止涕。
方剂;温肺止流丹(《痔医大全》)合玉屏风散(《世医得效方》)加减。
药物:黄芪15g,党参10g,白术10g,防风10g,桔梗10g,甘草6g,细辛3g,菖蒲10g,五味子10g,诃子10g,鱼脑石10g(煅)。上方可研为粗末,或制丸缓图。
方义:黄芪、党参、白术益气补肺,桔梗、甘草排脓,菖蒲通窍。诃子、五味子敛肺止涕,煅鱼脑石化浊止渊。
加减:鼻塞加白芷、辛夷,苍耳子通鼻。
变通法:肺脾两虚,清阳不升,浊阴内居者,可用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加减,益气升阳,通利鼻窍。
(五)脾虚
治法:健脾益气。升清降浊。
方剂:益气聪明汤(《东垣试效方》)加减。
药物:生黄芪15g,党参10g,白术15g,蔓荆子10g,升麻6g,葛根l0g,白芍10g,甘草6g,石菖蒲10g,白芷10g,辛夷10g,木通10g。
方义:黄苠、党参、白术、甘草健脾盏气,升麻、葛根、蔓荆子升阳疏风,石菖蒲、木通、白芷、辛夷通利鼻窍,白芍、甘草缓急。
加减:湿重涕多加浑泻、获苓、苍术、藿香化湿泄浊。
变通法:用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加减。
(六)肾虚
治法:补益肾气。
方剂:肾阴虚用六味地黄汤(《小儿药证直诀》),肾阳虚用肾气丸(《金匮耍略》)。
药物:熟地10~15g,山蓖肉10~15g,山药15g,丹皮6g,茯苓15g,泽泻15g。
方义:熟地、山萸、山药补肾,丹皮清热,茯苓、泽泻淡渗。可长期服用上进丸药缓调补虚。
加减:阳虚加附子、肉桂,即为肾气丸。汤剂可加入龙骨、龟甲、菖蒲、远志,即合枕中丹(《千金要方》)以益心安神。
变通法:若阴虚有火,湿热内蕴者。用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合四妙丸(经验方)加减。若涕清量多形寒怯冷,可用真武汤(《伤寒论》)温阳剃水。或阳和汤(《外科全生集》)温阳补督。
【医家经验】
张赞臣治疗鼻渊经验
鼻渊在临床上因晨起受风冷而得病者不少。寒郁化火,额属阳明、络太阳,太阳有风,阳明有热,风热郁遏,邪毒羁留,致鼻膜肿胀、气道不利;湿热交蒸,浊涕不断;阳明经气不通,故鼻旁发胀;肝腊之火上逆,故有眼目发胀之症;久病伤气耗津,表卫不固,正气不充,故头常昏晕,易罹感冒。
其辨证要领有三:一辨头痛部位,前额痛属阳明经,巅顶痛屑督脉经,颞部痛属少阳经,枕部痛属太阳经,眶上连眼球痛属厥阴经。二辨鼻内分泌物的性状,涕黄脓粘稠为肺火或痰热,清稀如水或如蛋白为虚寒,浓涕秽臭为邪毒甚者。三辨鼻膜色泽,淡白而水肿者为气虚、痰湿,鲜红高突为郁火,黯红而干、突起不显为血瘀或阴虚火旺。局部辨证应与全身相结合。
鼻渊治治以清泄为主。运用通窍、排脓、化湿、疏风、清热、止痛等法,佐以扶正之品。因久病每易伤正。常需通调兼施。通窍药中,如苍耳子、石菖蒲、路路通等性温燥,适于湿浊蕴肺者,对舌尖红、邪热重者不宜;荷梗适于热证鼻塞,用于黏膜红或淡红色,不宜于色灰有湿郁者。排脓者,天花粉清热生津、消肿排脓,用于热证;白芷辛温则用于风寒。不可一见黄脓涕,就一味用山栀、黄芩清泄苦寒,久用有碍胃之弊。鼻渊日久咽后壁滤泡增生,治鼻病勿忘兼顾咽喉。头痛分经用药,前额痛选白芷、藁本。颗部痛用白芍、蒺藜,头顶或枕部痛用蔓剂子,眼眶痛加决明子、青葙子。
基本用方为辛前甘桔汤,由辛夷、防风各6g,前胡、花粉各9g,苡仁12g,桔梗4,5g,生甘草3g组成,日一剂,分二汁煎服。全方药性平和,通调兼施,宜于慢性病长服。除上述之通窍、排脓、清热药之外,气虚明显者加黄芪、白术,使之补而不滞。鼻塞加细辛、霍香,分泌物清稀加杏仁、浙见,分泌物黄稠加瓜萎皮、冬瓜子,黏膜水肿加赤芍、丹皮。
外治用家传鼻渊散,适于鼻流黄粘浊涕、腥臭难闻者。由辛夷30g,薄荷叶6g,飞滑石9g,月石(风化)9g,冰片0,9g组成,共研细末,过筛后用。吹搐鼻内,日2~3次。病症控制后。可服桑麻丸清热润肠,日2次,每次5g。体虚易感冒者服玉屏风丸9g,日2次。黄脓涕增多时,加服清肝保脑丸6g,日2砍。[张赞臣,鼻渊诊治经验,中医杂志,1984,25(11):813~814]
【简易方药】
1,龙胆草6g,黄芩、苍耳子、白芷、桔梗、车前子、藿香、夏枯草、菊花各10g。鱼腥草15g,苡仁20g,每日1剂,水煎服。用于慢性副鼻窦炎。
2,苍耳子9~15g,黄芩、葛根各9g,桔梗、甘草各6g,蒲公英15g,车前草12g,白芷3g,每日1剂,水煎服,用于慢性副鼻窦炎。鼻息内加丹皮12g、羊蹄根9g,嗅觉减退加菖蒲9g。
3,白芷15g,辛夷、苍耳子各10g,薄荷、菊花各12g,每日1剂,水煎服。急性期加连翘、葛根、黄芩,慢性期加丝瓜络。
4,桔梗、枳实、赤芍、白芍、桃仁、红花各10g,鼻塞加苍耳子,辛夷花,前额痛加白芷,眼眶痛加决明子、青茵子,涕黄量多而秽臭加银花、连翘、浙贝、苡仁者。每日l剂,水煎服。用于顽固者。
(外治法)
(一)塞鼻法
1,处方;甜瓜蒂10枚,赤小豆30g,辛夷、鹅不食草各20g,冰片少许。研末瓶贮。
用法:每取少许搐鼻,日4~5次,始用黄涕更多,继则渐次减少。适于湿热引起者。
2,处方:苍耳子、辛夷各15g,白芷10g,薄荷3g,细辛5g,冰片lg,研末瓶贮。
用法:每取0,3~0,5g,棉花包好塞于患侧鼻腔内。
疗程:日1~2欢,10日为1疗程。适于风热者。
3,处方:鱼脑石粉15g,冰片lg,辛夷15g,细辛5g,研末瓶贮。
用法:取少许吹鼻,疗程:日2~3次,10日1疗程,适于虚寒者。
(二)熏鼻法
处方:石菖蒲、薄荷、藿香、白芷各12g。
用法:放于保温杯中,开水250ml冲泡。盖严5分钟,开盖熏鼻,每次10分钟,日2~3次。
【针灸治疗】
(一)毫针法
取穴:迎香、印堂、上星、风池,配百会、通天、内庭、合谷。
方法:毫针常规刺法,迎香、印堂务使鼻区酸胀。留针30分钟。
疗程:日1次,10次为1疗程。
(二)耳针法
取穴:外鼻、内鼻、肺、内分泌,配胆、肾、脾、额。
方法:王不留行子贴敷按压,每穴每次半分钟,日3次。
疗程:3日1次,10次为1疗程。
【评述】
鼻窦炎是一常见的鼻窦黏膜化脓性炎症,重者不仅可影响鼻窦黏膜,累及骨质,且可引起周围组织和邻近器官并发症。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鼻炎,治疗不当可迁延成慢性者。化脓球菌、杆菌、厌氧菌感染,解剖异常及免疫能力低下,是造成其复发及病程迁延的主要原因。根据其临床表现,相当于中医鼻渊范畴。
鼻渊早期以实热证为主,由风热、胆热、湿热引起,可分别予以祛风、清热、利湿、通窍,其中,辛夷、苍耳子香辛通鼻,适于风邪所致者;藿香、菖蒲芳化泄浊,宜于湿热所致者,夏枯草、连翘清肝解郁,宜于胆热者。内服汤剂亦可用煮散法,以奏逐邪选窍之功。值得提出的是,寒凉药不可过用,以免损伤脾胃,导致湿浊内停、肺脾不足,病程迁延。
鼻渊后期大多为虚实夹杂,以肺脾虚弱、肾气亏损为主,而又每夹杂湿热、邪毒者,除应分证用补肺、健脾、益肾方药之外,还需根据情况选用通窍泄浊、解毒祛郛之品。同时宜内外兼施,标本兼顾。不可一味注重补益,以免闭门留寇,致使邪浊滞留不去。若在内治汤煎服不便时。也可用丸剂缓调,以便长期服用,如六味地黄丸、朴中益气丸同用等。
外治法有薰、滴、鼻、搐等法,其用药亦有所选择。如硼砂、鱼脑石化浊止渊,鹅不食草、瓜蒂搐鼻逐毒,青黛、黄连清热泻火,薄荷、冰片芳香通窍等,可酌情应用。
又,近今有用逐瘀通窍、排脓解毒等法治疗顽固性鼻窦炎者,亦鼻渊证治之变法,在必要时可斟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