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方药】
(一)湿热蕴滞
1,临床表现:形体壮实,血脂高,口苦口腻。口干咽燥,渴不思饮,胸闷心烦,脘痞胁胀,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病因病机:喜食肥甘油腻,湿热久蕴而郁滞肝胆,气化不利,留而成脂。
3,治法:清热化湿,利胆疏肝。
4,方剂:茵陈蒿汤(《伤寒论》)加减。
药物:茵陈蒿15g,制大黄6~l0g,炒山栀6~10g,生决明于10g(打),连翘10g,菊花10g,银花10g,泽泻10g,茯苓15g,麦芽15g,生山楂15~30g。
方义:苗陈蒿清热利湿,既能用于急性黄疸以退黄,又能用于本症有降低胆固醇作用。银花、连翘、菊花、山栀清泄肝经郁热,制大黄,生决明子导下泄热,泽泻、茯苓化湿利水,麦芽,山楂消导泄浊,合而为降低血脂之剂。
加减:胸胁苦满加柴胡、积壳疏肝理气,脘痞腹胀加砂仁、陈皮和胃醒脾,大便秘结者可用生大黄、玄明粉通下泄热,湿甚加猪莓、苍白术利水燥湿。
5,变通法:若肠胃实热,大便秘结。形体壮实腹胀,脉实,苔厚腻,可暂用小承气汤(《伤寒论》)通下。
(二)痰湿浊阻
1,临床表现:血脂高,体形丰腴,少动多静,四肢倦怠沉重,头脑昏胀。头晕目眩,胸闷气短,恶心呕吐,腹胀纳呆,咳嗽痰多,大便时溏。舌胖苔腻,脉滑弦。
2,病因病机:肥人多痰湿,又嗜食肥甘,痰浊湿阻久结血脉,气血不通。
3,治法:化湿除湿,泄浊和胃。
4,方剂:二陈汤(《局方》)合平胃散(《局方》)加减。
药物:法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5g,苍白术各10g,厚朴6g,泽泻15g,僵蚕10g,生山楂15~30g。
方义:半夏、陈皮化痰和胃,苍术、厚朴除湿泄浊,泽泻、白术、茯苓利水祛湿,僵蚕、山楂祛风化痰、消导化瘀。
加减:痰热加瓜蒌、陈胆星、黄连清热化痰,寒饮加桂枝、干姜、细辛散寒化饮,气虚加黄芪、党参益气健脾。
5,变通法:痰湿化热者可用清气化痰丸(《医方考》录方)加减,清热化痰,药用瓜萎、黄芩、枳实、胆南星、杏仁、半夏、陈皮、白金丸等。若痰浊痹阻,胸痹心痛者,用瓜蒌薤白半夏汤(《金匮要略》)加枳窦、陈皮宣痹通阳、化痰泄浊;寒加桂枝、白芥子温通,热加黄连、蚕砂清泄。
(三)瘀血痹阻
l,临床表现;血脂高,胸闷憋气,时作心痛,痛处固定,甚而引及肩臂、背部。舌黯体胖或紫斑,脉涩、滑均可。
2,病因病机:痰浊久聚血咏,气血运行不畅。瘀阻心脉,胸阳不宣。
3,治法:化瘀活血,佐以化痰泄浊。
4,方剂:冠心2号方(经验方)合丹参饮(《医宗金鉴》)加减,
药物:丹参15~30g,红花10g,川芎l0g,赤芍10~15g,降香6g,砂仁3g(打,后下),檀香3~6g,姜黄10g,郁金10g。
方义:丹参、红花、川芎、赤芍活血化瘀通心脉,降香、砂仁、檀蒋理气降逆助血运,姜黄、部金疏肝理气有泄浊降脂作用。
加减:心痛甚加三七、五灵脂、生蒲黄化瘀定痛。
5,变通法:可用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合活络效灵丹(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
(四)脾虚浊聚
l,临床表现:血脂高,四肢无力,神情萎靡,纳果食少,脘痞腹胀,面色不华,大便溏数,头晕目眩,胸闷憋气,口腻口甘。舌质淡,舌苔白滑,脉虚细。
2,病因病机:脾气不足,气血不得生化,无以荣养形神,故乏力体瘦;津液不布,精微反生痰浊,聚而成脂。
3、治法:健脾益气,升清泄浊。
4,方剂;七味白术散(《小儿药证直诀》>加减。
药物:白术10~15g,茯苓15~30g,党参10g,葛根15g,藿香10g,木香3~6g,苡仁30g,砂仁3~6g(打,后下),山待15g,泽泻15g,神曲10g。
方义: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葛根升发清阳,藿香泄浊芳化。木香、砂仁理气宽中,敛仁、泽泻淡渗利湿,山楂、神曲消导泄浊。
加减:便溏加山药,扁豆健脾,形寒腹冷加干姜、桂枝温中,情志不畅、胁部不舒加青皮、香附、荷叶理气泄浊。
5,变通法:脾虚痰浊凝聚者,也可用参苓白术散(《局方》)合保和丸(《丹溪心法》)加减,前方健脾渗湿,后方消导泄浊。
(五)肝肾阴虑
1,临床表现:血脂高,形体干瘦。头晕目眩,耳鸣腰酸,失眠健忘,两胁不舒,膝软乏力,时而颧红。舌质红。脉细数。
2,病因病机:肾阴亏虚,肝血不足,阴虚则生内热,血虚则形不荣。
3,治法:滋肾养肝。
4,方剂:杞菊地黄汤<《医级》)合首乌延寿丹(《世补斋医书》)加减。
药物:枸杞子10g,菊花10g,制首乌10~15g,桑奇生15~30g,杜仲15g,菟丝子10g,补骨脂10g,桑叶10g,芝麻10g,牛膝15g,旱莲革10g,女贞子10g,生熟地各10g,山萸肉10g,山药10g。
方义: 生熟地,山药补肾滋阳,制首乌、枸杞子、旱莲草、女贞子养血和肝,菟丝子、补骨脂温润助阳,杜仲、寄生、牛膝补筋壮骨,桑叶、菊花清热祛风。
加减:血虚加白芍、当归养血。
5,变通法:也可用七宝美髯丹(《医方集解》引邵元节方),方用首乌、茯莓、当归、黑豆、枸杞、菟丝子、补骨脂、芝麻,补益肝肾。
【简易方药】
1,复方山楂片:山楂30g,葛根15g,每日1剂。水煎服。
2,山楂30g,毛冬青50g。每日1剂,水煎服。。
3,白金丸:白矾、郁金。等分研末,水泛为丸。每次6g,每日3次。主治痰湿型高脂血症。
4,茵陈合剂:苗陈、泽泻、葛根各15g。每日l剂,水煎服。
5,生决明子10~15g,荷叶,10g,泽泻10g,茯苓15g,菊花10g,玉米须10g。每日1剂,水煎服。
6,生首乌10~12g,女贞子10~12g,菟丝子10~15g,黑芝麻10g,桑叶10g。每日l剂。水煎服。
7,虎杖15~30g,大枣5枚。每日1剂,水煎服。
8,茵陈蒿30g,生山植15g,泽泻15g,茯苓15g。每日1剂,水煎服。
9,降脂灵方:首乌3g,泽泻3g,黄精3g,金樱子3g,山楂3g,萆决明6g,寄生6g,木香1g。制成浸膏片剂,每片含生药1,17g。口服每日3次,每次8片。养精血,消食利气。主治肝肾阴虚型高脂血症。
10,桂星方:肉桂、制南星、决明子、蚕蛹、黑大豆皮。制成片剂,每日3~4次,每次4—6片,温化痰湿,养肝祛风。主治痰湿型高脂血症。
11,三七3g,山楂24g,泽泻18g,草决明15g,虎杖l0g。每日1剂,水煎服。1个月为1个疗程。化瘀活血,消食利水,主治痰瘀型高脂血症。如兼见气虚加党参15g,炙黄芪15g,麦冬10g;气滞加莪术10g,降香10g;痍热加全瓜萎24g,薤自10g,陈皮10g,枳壳10g,茵陈10g,大黄3~6g;肝肾阴虚加制首乌20g,楮实子10g,当归10g,麦冬10g,白芍10g;肝阳上亢加制首乌24g,钧藤10g,白芍10g,珍珠母30g。
【针灸治疗】
(一)毫针法
1,取穴:内关。
方法:毫针针刺,快速进钊,施提插加小幅度捻转手法,得气后留针20分钟,其间每5分钟以同样手法行针L次,每次2分钟。
疗程:隔日1次,左右穴位交替,10次为l疗程。休息3~5天后再行第2个疗程。
2,取穴:公孙、三阴交。曲泉、中脘。
方法:针刺得气后,留针15~z0分钟。亦可加电针(频率为8~10Hz的变流脉冲),持续15分钟。
疗程:每周治疗2次,8~10次为1疗程。
(二)激光穴位照射法
取穴:内关。
方法;以波长6328埃、输出功率2~3毫瓦、光斑直径为1~1,5mm之Gz-1A氦氖激光纤维光针仪直接置于内关穴位上,每次15分钟,掰侧穴变替照射。
疗程:每日1次,10~20次为1疗程。休息3~5天后再行第2疗程。
【评逑】
临床上高脂血症可分为三类六证:一类含肝肾两虚和脾肾两虚两个证型,二类含痰浊血瘀和气滞血瘀两个证型,三类含脾虚肝郁和脾虚痰浊两个证型。此外可将无症状表现的患者列为第四类。在较大样本的调查研究中发现,高脂血症以肝肾两虚和痰阻血瘀两种证型最多见。目前,对高脂血症分证的认识大都趋于一致,认为本症实则痰湿与瘀血,虚则以脾虚、肝肾阴虚为主。单证中肾虚、血瘀、痰浊和肝虚者所占比例较高,而脾虚和肝郁气滞相对较少。
对本症血液检查异常而无明显临床表现者,可根据其体质、饮食嗜好、性格特点、发病原因、舌苔脉象及现代医学的认识等加以综合判断,选择有效方药。如形体肥胖,平时喜食膏粱厚味,夜闾睡眠打鼾,颜面油垢较多之人,往往多痰湿;而形体消瘦,平时喜食辛辣煎炙食品,或有家族史者,常为肝肾阴虚型;对于脾虚湿重的病人当治以健脾利湿之法,不少健脾利湿的中药如泽泻、茵陈、荷叶等均有降血脂作用,适合于因饮食不节、少劳多逸等因素所致患者。不少高脂血症的病人有家族史,提示先天禀赋异常亦是高脂血症的原因之一。此类病人以肝肾阴虚为多见,形体不肥反而偏瘦,多为内源性高脂血症,并伴高血压者居多。治当以滋补肝肾之法,药如何首乌、灵芝、女贞子、决明子、桑寄生等。气滞血瘀、阻塞脉络亦可产生高脂血症。此类高脂血症伴冠心病者居多,治当理气活血、活血化瘀,药如蒲黄、红花、丹参、三七等,亦有降血脂作用。而合并糖尿病或心功能不全者,又当治以益气养阴之法。
经药理研究证实,降脂的单味巾草药包括山楂、首乌、泽泻、决明子、大黄、灵芝、虎杖、银杏叶、梧桐叶、蒲黄、绿豆、蜂胶、褐藻,红花,三七、丹参、水飞蓟素、冬青子、女贞子、白金丸、茺蔚子、大麦根须、金银花、荷叶、葛根、茵陈、花生壳等,在临床上可据其药性及具体证候选用。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症形成的前提,而后者又是许多血管及脏器疾病的主要基础病变之一。过去人们比较重视高胆固醇血症的防治,尤其注重降低血清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C-c)水平。现在发现,高甘油三酯血症是上述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而且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有阻抑动脉粥样硬化症形成的作用,在预防上述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高脂血症的治疗已经不再囿于降低总胆固酵(TC)或LDC-c水平,亦应注重对甘油三酯和LDC-c水平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