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思路
管腔狭窄是x线检查中常遇见的一种征象。病变性质不同,引起的管腔狭窄的形态也不同,鉴别时多方位透视和摄片很重要。
l,先天性狭窄 范围局限,边缘光滑整齐。
2,炎症性狭窄 范围较广泛,有时呈分段性,狭窄边缘较光整。
3,肿瘤性狭窄 范围局限,管壁僵硬,边缘不规则。
4,外压性狭窄 指纵隔或腹腔内肿瘤、淋巴结肿大、主动脉瘤、血管畸形等消化道邻近结构或脏器的病变压迫消化道造成的狭窄。多见于管腔的一侧,可见整齐的压迹,伴有消化道管腔的移位。
5,粘连性狭窄 多见于小肠。狭窄形态多不规则,肠管移动度受限或相互聚拢、折曲成角。
6,痉挛性狭窄 属功能性改变,是指胃肠道局部张力增高,暂时性和形态可变性为其特点。用解痉剂可消除。食管痉孪使其轮廓呈波浪状;幽门痉挛使钡剂排空延迟;球部和盲肠痉挛可使其充盈不良;结肠痉挛使肠管变细,袋形增多,肠管呈波浪状。
此外,结肠的狭窄需要与结肠生理性收缩环区别。结肠生理性收缩环可出现于下列7个部位(图33-24),分为三种类型。
1,盲升结肠交界处外缘的Busi环,升结肠中段稍偏近端的Hirseh环及乙状结肠中段的Moultler收缩环,狭窄的原因是局部的纵行肌及横行肌增厚。
2,横结肠中段,或右l/3处,或稍偏左的Cannom收缩环,位置上相当于胚胎期中肠和后肠的结合部,解剖上肠系膜上、下神经丛在此交错分布。其收缩狭窄的原因可能为两个神经丛发出的神经冲动不平衡。
3,降结肠近端的Payr-Strauss环,降结肠与乙状结肠穆行部的Balli环,乙状结肠与直
移行部的Rossi收缩环均是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肠管收缩。Payr—Strauss环和Balli环由于
便反射引起;Rossi环由于乙状结肠内粪便储留引起反射性收缩引起。
鉴别诊断
(一)食管狭窄
1,先天性食管狭窄 先天性食管狭窄的病因不详,可能是由于胚胎期食管发育不良所致,蹼、膜或局限性纤维肌肉增厚也可以引起食管先天性狭窄。狭窄常见于食管中、下1/3变界处2~3cm长的一段,少数也可见于食管任何部位出现的长段的狭窄。临床症状出现的时间和轻重取决于狭窄的程度。严重的狭窄可以在出生后早期出现类似食管闭锁的症状,表现为婴儿唾液过多,喂奶或喂水时发生呛咳,喂入食物从口、鼻喷出。程度较轻的狭窄往往于出生6个月以后或第一次进食固体食物时出现不完全梗阻症状。在儿童有食物阻塞食管中,下1/3处时,需考虑食管狭窄的可能。
X线检查要采用稀钡,一般取斜卧位或斜立位,狭窄段多较短,长约数毫米,有时也可长数厘米,偶尔在同一病例可同时存在环状局限性狭窄和长段狭窄。狭窄段近端食管可有不同程度的扩张,远端管径正常。如果狭窄位于食管下段近食管裂孔处。则往往不易与贲门失弛缓症鉴别。
诊断要点①常见于食管中、下l/3交界处。②严重狭窄者出生后早期出现症状,表现为唾液过多,喂奶或喂水时发生呛咳,喂入食物从口、鼻喷出。程度轻者出生6个月以后或第一次进食固体食物时出现不完全梗阻症状。③狭窄段多较短,长约数毫米,有时也可长数厘米。④近端食管可有不同程度的扩张,远端管径正常。
2,炎性食管狭窄
(1)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是指胃食管连接部的抗反流功能不全,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长期反复地刺激食管黏膜而引起食管下段黏膜炎症。本病是最常见的一种食营炎。晚期可因瘢痕形成而致食管狭窄。其临床表现为烧灼痛、心绞痛样疼痛、反酸、嗳气等。本病所致的烧灼痛多发生于餐后l~2小时,可随体位改变(如仰卧、侧卧)而加重。疼痛大部分位于胸骨后,可放射到臂部、肩背部、颈部、耳部等。食管狭窄或炎症继发食管痉挛均能引起吞咽困难。
早期和轻度的反流性食管炎表现为食管下端轻度狭窄,形态可变。当食管强烈蠕动时可将钡剂推进并通过狭窄段。病变晚期,狭窄段常有短缩而被拉紧,变直;狭窄边缘不规则,伴有管壁的僵硬、毛糙;狭窄以上食管多扩张。反流性食管炎严重狭窄、短缩时,应与硬化型食管癌鉴别,前者狭窄食管壁与正常食管分界不明显,呈渐进性,狭窄段常见小的龛影;后者狭窄段与正常食管壁分界清楚,狭窄段较短。一般不超过5cm。X线检查示反流性食管炎的狭窄与其他类型食管炎难以鉴别,结合临床表现和内镜检查可明确诊断。
诊断要点①胸骨后烧灼痛、反酸、嗳气等。疼痛多发生于餐后l~2小时,②早期和轻度者食管下端轻度狭窄,形态可变,当食管强烈蠕动时可将钡剂推进并通过狭窄段;病变晚期,狭窄段常有短缩而被拉紧。变直;狭窄边缘不规则,伴有管壁的僵硬、毛糙。③狭窄处与正常食管分界不明显,呈渐进性,狭窄段常见小的龛影。④狭窄以上食管多扩张。
(2)腐蚀性食管炎(corrosive oesophagitis):系患者吞服或误服腐蚀剂造成食管的损伤。病变的不同时期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食管狭窄,依据病变损伤的程度及病史的长短,x线表现不尽相同。病变较轻者,早期食管显示轻度水肿,痉挛造成狭窄,伴有黏膜增粗、紊乱;后期可未见异常或下段食管轻度狭窄,管壁稍显僵硬。病变严重者,早期多有明显痉挛和不规则收缩引起广泛狭窄,食管壁不规则。可伴有多发小刺状、线状、斑片状龛影;后期不同程度的管腔狭窄,近端食管不同程度扩张。严重的狭窄使正常食管与狭窄交界处呈漏斗状或鼠尾状,狭窄的食管呈线状或带状。狭窄范围均较长,多为连续性,电有间断性。
诊断要点 吞服或谩服腐蚀剂的病史。
(3)Barrett食管: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肠化或无肠化。其中伴有特殊肠上皮化生者属于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Barrett食管本身通常不引起症状,主要表现为胃食管反流的症状,如烧心、反酸、胸骨后痛和吞咽困难等。有25%左右的患者并无胃食管反流症状。本病的诊断主要根据内镜检查和食管黏膜活检。当内镜检查发现有明显的拄状上皮化生或病理学活检证实有杯状细胞存在时,可诊断为Barrett食管。X线片上,慢性瘢痕性溃疡患者可出现食管局限性狭窄,为环形或偏心性,狭窄形态较固定,一般不引起梗阻,仅为钡剂通过迟缓。局部食管黏膜呈网织状或颗粒状,不规则,类似胃小区,为上皮增生所致。食管裂孔疝是Barrett食管最常见的并发症,当食管狭窄,且狭窄部位发生纵行溃疡及并发裂孔疝时多考虑本病,
诊断要点 参见龛影部分之Barrett食管。
3,肿瘤性狭窄
(1)食管癌;硬化型食管癌肿瘤在食管壁内浸润,常累及食管全周,使病变处食管环形狭窄。X线片上,食管腔呈向心性狭窄,长度较短,一般为3~5cm,管壁僵硬,表面常有糜烂。狭窄近端食管显著扩张。
(2)贲门癌(carelnoma of gastric cardia):容易波及胃底和胃体上部,引起胃底变形及缩小,肿瘤浸润胃壁使得胃轮廓高低不平和僵硬,与正常胃壁有截然分界。
贲门癌食管下端受累也相当常见,是诊断贲门癌的重要证据之一。贲门癌侵犯食管下端后,开始仅为食管贲门区轻度扩张受限,局限于管壁的一侧,逐渐延及管壁四周,形成环形狭窄,同时伴有管壁僵硬、蠕动消失。狭窄长度可从几毫米到十几厘米以上不等,狭窄边缘多不规则,呈虫蚀样。少数患者癌肿主要沿食管肌层或周围浸润,则狭窄段的边缘可以很光滑,形如贲门失弛缓症的“鸟嘴样”狭窄,给诊断带来困难,这时如能显示贲门区软组织肿块,黏膜的破坏、中断等表现,有重要的鉴别意义。食管下端狭窄使得钡剂通过延迟或受阻,梗阻以上食管扩张。
4,贲门失弛缓症 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又称贲门痉挛、巨食管等,是由食管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食管缺乏蠕动,食管下端括约肌高压和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减弱。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最常见于20~39岁,儿童很少发病,男女发病大致相等。临床表现为咽下困难、食物反流和下段胸骨后不适或疼痛。
无痛性咽下困难是本病最常见最早出现的症状。占80%~95%以上。起病多较缓慢,但亦可较急,初起可轻微,仅在餐后有饱胀感觉而已。咽下困难多呈间歇性发作,常因情绪波动、发怒、忧虑、惊骇或进食过冷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而诱发。病初咽下困难时有时无,时轻时重,后期则转为持续性。少数患者咽下液体较固体食物更困难,有人以此征象与其他食管器质性狭窄所产生的咽下困难相鉴别。但大多数病人咽下固体比液体更困难,或咽下固体和液体食物同样困难。
食物反流发生率可达90%,随着咽下困难的加重,食管进一步扩张,相当量的内容物可潴留在食管内至数小时甚至达数日之久,而在体位改变时反流出来。从食管反流出来的内容物因未进入过胃腔,故无冒内呕吐物的特点,但混有大量黏液和唾液。存并发食管炎、食管溃疡时,反流物可含有血液。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的增高,患者很少发生呃逆,乃为本病的重要特征。
疼痛约占40%~90%,性质不一,可为闷痛、灼痛、针刺痛、割痛或锥痛。疼痛部位多在胸骨后及中上腹;也可在胸背部、右侧胸部、右胸骨缘以及左季胁部。疼痛发作有时类似心绞痛,舌下含硝酸甘油片后可获缓解。疼痛发生的机制可由于食管平滑肌强烈收缩,或食物滞留性食管炎所致。随着咽下困难的逐渐加剧,梗阻以上食管的进一步扩张,疼痛及可逐渐减轻。
X线检查。早期食管呈轻度扩张,下半部明显。下2/3段食管正常蠕动减弱或消失,表现为无规则的食管收缩,管壁呈锯齿状或波浪状。食管下端呈边缘光滑的“鸟嘴状”狭窄,钡剂呈细流状缓慢地进入胃内。中期食管呈中度扩张,食管内有较多滞留物,有时呈现三层,即食物、液体及气体。食管下端呈对称的边缘光滑的圆锥状或漏斗状狭窄。钡剂通过困难,常在吞服大量钡剂或在重力作用下,间歇性喷射状进入冒内。晚期食管高度扩张伴延伸、迂曲,形如结肠,宽径可达10cm以上。胸透或胸部摄片时可见纵隔增宽,立位时增宽的纵隔内可见液平面。钡餐造影时,造影剂在扩张的食管内呈雪片状或滴注状下沉。食管蠕动消失。
诊断要点①食管下端呈对称、边缘光滑的“鸟嘴状”狭窄,钡剂呈细流状缓慢地进入胃内;②吞钡时,造影剂在扩张的食管内呈雪片状或滴注状下沉;③食管蠕动消失。
5,食管痉挛 食管痉挛(esol~)hagismus)是指食管任何部位运动功能紊乱所致的食管暂时性狭窄,可分为局部性痉挛(节段性痉挛)和弥漫性痉挛。多发生于对食物的物理性及化学性刺激,中枢神经或周围神经性疾患,药物或金属中毒等情况;也可继发于食管器质性病变,为食管神经肌肉功能异常的表现。临床主要表现为胸骨下疼痛及压迫感,严重者似发作性心绞痛。可有吞咽困难,呈间歇性反复发作,可持续数年。发作时予解痉药可以缓解。
X线片上,节段性痉挛多发生于食管中l/3,呈相隔1~2cm的4~5个较深的环形收缩,食管边缘光滑、柔软,黏膜皱襞正常。弥漫性食管痉挛多见于食管下2/3段,为不规则、不协调的收缩波。食管呈螺旋状、波浪状或串珠状的较对称狭窄,狭窄段随收缩渡上下移动。狭窄近端食管无扩张。
6,食管硬皮症 食管硬皮症(esophagus sclerodacwlia)为全身系统性硬皮症累及食管的表现,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年人多见,女性较多。本病除全身系统性皮肤莓缩硬化外,食管受累的常见症状为吞咽困难和恶心、呕吐。本病食管钡餐检查可有阳性发现,极少数患者皮肤变化不明显而食管改变显著。本病早期x线表现为食管轻度舒张,蠕动减慢。黏膜纹正常,钡剂排空在立位检查时正常,而在卧位检查时延迟,可达1小时以上仍未排空。随着病变的发展,食管扩张更加明显,蠕动微弱或完全消失,钡剂下行完全靠重力作用,长期不能排空。
诊断要点 早期整个食管呈舒张状态,黏膜纹正常,蠕动减慢,钡剂排空在立位检查时正常,卧位时延迟。随着病变的发展,食管明显扩张,蠕动微弱,甚至完全消失,钡剂完全靠重力作用下行,长期不能排空。
(二)胃腔狭窄
1,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 hypertrophic pyloricstenosis)是新生儿及婴儿常见的消化道疾病,系幽门的环形肌肥厚所致的幽门管腔狭窄而发生的上消化道不全梗阻,在活产儿中约占1,5‰~4,0‰,国内约为0,3‰~1‰。占消化道畸形的第三位,目前尚未明确病因。多数专家认为是先天性幽门肌间神经细胞发育不成熟,引起幽门肌肉持续性收缩,进而肥厚,导致幽门不完全梗阻。少数患儿有家族史。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主要临床症状为呕吐,为渐进性的频繁呕吐,一般出现在15~25天,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不含胆汁,一般于喂奶后10~30分钟即吐,而且多次喂奶后均有呕吐现象。体检示上腹胀,可见胃型,中上腹部可扪及橄榄样包块。
腹部平片对本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Giggs等提出有以下改变:①胃充气扩大,下缘低于第2腰椎水平;②胃长径≥7cm;③充气的胃蠕动波增加形成波浪状边缘;④可见斑片状、泡沫状胃内容物;⑤胃窦壁增厚;⑥小肠和结肠气体很少,则提示幽门狭窄。
然而,上述平片表现但反映了胃出口的梗阻,并非本病特征性改变。
上消化道稀钡造影检查典型表现为胃腔明显扩大,胃蠕动增强,胃幽门造影剂通过受阻,排空延迟,幽门管细长狭窄,固定不变。幽门管缺窄的典型征象有:
(1)线样征:幽门管延长、变细、长度可达30~35mm。
(2)双轨征:幽门管较扁平,两侧各显示平行线形影;线样征和双轨征是幽门管的直接显示。
(3)鸟嘴征:肥大的幽门压迫胃窦部引起。见于幽门管狭窄严重,幽门管不显影者。
(4)蕈伞征:见于肥大的幽门压迫十二指肠球底部,在壶腹底部形成蕈伞样压迹。
幽门管延长,超过正常幽门管长度0,2cm,应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最可靠的造影诊断依据。
诊断要点①好发年龄;婴幼儿,特别是出生3周左右的新生儿。②典型的临床表现;渐进性的频繁呕吐,一般出现在15~25天,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不含胆汁,一般于喂奶后IO~30分钟即吐,且多次喂奶后均有呕吐现象。查体腹胀,可见胃型,中上腹部可扪及橄榄样包块。③钡餐:幽门管延长、狭窄。
2,炎性狭窄
(1)慢性胃窦炎(antral chronic gsatritits):是一种原因不明而局限于胃窦部的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临床常见症状为疼痛。位于上中腹或右上腹,疼痛性质为隐隐作痛,胀痛或难以忍受的疼痛,常呈周期性发作。可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长期慢性的炎症刺激可引起肌层的肥厚,以扇形分布的环形肌最为显著,以致幽门前区胃腔狭窄,常表现为胃窦部向心性狭窄,形态比较固定,与正常段呈逐渐过渡,也可分界比较清楚。与胃窦癌所致的狭窄不同,狭窄段可显示黏膜纹,轮廓光整,可以缩小至极细,表示胃腔还具有一定的柔软度。
诊断要点①胃窦部向心性狭窄,轮廓光整,形态可变;②狭窄处与正常段呈逐渐过渡,而无明确分界;③狭窄段可显示黏膜纹,无黏膜破坏、中断现象;④局部胃壁柔软,蠕动良好。
(2)胃溃疡(gastric ulcer):幽门和邻近幽门的溃疡可引起幽门持续性痉挛,再加上炎性肿胀、瘢痕收缩,导致幽门狭窄,形成梗阻。X线表现为空腹时胃内有多量潴留液,幽门狭小,钡剂通过困难或完全不能通过,梗阻时间较长,还可见胃腔扩大。溃疡引起的狭窄段较短,管壁仍柔软,黏膜纹存在,如果主要由痉挛和水肿所致,则狭窄段略可扩张。
胃其他部位的溃疡也能造成幽门一时性痉挛,表现为服钡后通过时间延迟,间隔时间延长。
3,肿瘤性狭窄 早期胃癌不引起明显的胃腔狭窄,中晚期胃癌中,BorrmannⅣ型(弥漫浸润型)胃癌,癌组织主要在黏膜下层,肌层及浆膜下层浸润,伴有大量纤维组织增生,致使胃壁显著增厚,胃腔狭窄,失去弹性。肿瘤向胃腔内无明显突出,表面可有小溃疡。肿瘤侵及全胃时整个胃腔狭窄变形呈皮革样;当局限于胃窦时,胃窦壁增厚,窦腔狭窄如宫颈样。广泛的浸润形成“皮革状胃”,诊断比较容易。局限于胃窦的浸润性癌应与胃窭炎或溃疡引起的良性狭窄相鉴别,鉴别要点如表33-2。
(三)十二指肠管腔政变
1,十二指肠壅积症 十二指肠壅积症(duodenal scasis)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十二指肠阻塞,以致阻塞近端十二指肠扩张、食糜壅积而产生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上腹部疼痛,恶心及呕吐,呕吐物中常有宿食和胆计。多为间歇性发作,平卧位症状加重,立位或膝胸位症状减轻。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是引起该综合征的主要原因。肠系膜上动脉正常时在第1腰椎平面,从主动脉发出后进入肠系膜根部向下斜行,在第3腰椎水平,十二指肠的水平部夹丁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这两支动脉的夹角一般大于45。,肠系膜上动脉与十二指肠上缘也有一段距离,不致压迫十二指肠水平段。若肠系膜上动脉开口过低,小肠系膜与后腹壁固定过紧;或腹壁松弛、内脏下垂,使夹角变小,对十二指肠产生压迫性狭窄,从而导致慢性十二指肠壅积。
1、二指肠壅积症多见于瘦长体型,女性多见,发病常在30岁以后。本病单行胃镜检查可发生误诊或漏诊,X线钡餐检查必不可少。表现为十二指肠近段扩张,钡剂淤滞,胃与十二指肠排空延缓。十二指肠水平部可见与肠系膜上动脉走行一致的笔杆形压迹。若未见压迹,仅一定程度的壅积扩张,则可能为十二指肠功能失调或动力障碍所致。
诊断要点①十二指肠水平部可见“笔杆样”压迹;②十二指肠近殷扩张,钡剂淤滞,逆蠕动频繁;③胃及十二指肠排空延缓,俯卧位可缓解。
2,十二指肠结核
十二指肠结核非常少见,约占肠结核的2,5%。病变好发于十二指肠水平部和升部。多见于青壮年,可有肺结核或腹腔结核病史,或有结核中毒症状。除上腹部不适、隐痛、乏力、食欲差和消瘦等一般症状外,十二指肠梗阻是晚期的主要表现。
x线表现因不同类型而表现各异。增殖型肠结核主要表现为局限性管腔狭窄,范围较小,外形不整,黏膜可有息肉状增生。与正常肠管往往呈移行性。狭窄严重时可致十二指肠梗阻,梗阻以上肠管和胃扩太,十二指肠内可出现液平面和往返频繁的蠕动和逆蠕动。与十二指肠浸润性恶性肿瘤相比,本病病程长,近端扩张明显,肠外可有肿大的或钙化的淋巴结。
3,十二指肠外压性狭窄
(1)胰腺压迫:十二指肠环包绕胰腺头部,著胰头增大可压迫十二指肠。通常见于胰头癌、慢性胰腺炎或胰腺囊肿。一般压迫十二指肠下行部,如果肿瘤过大或向周围扩延,也可影响水平部或壶腹部。X线表现包括压迫十二指肠内侧缘形成双重轮廓,称为“垫征”;十二指肠上下段受压移位,而乳头部位置同定,形成反“3”字征。受压的十二指肠内侧缘可以平滑或呈锯齿状。
诊断要点
十二指肠环扩大,内侧缘形成双重轮廓,即“垫征”、反“3”字征。
(2)胆道系统压迫:胆囊位于十二指肠上膝部至下行部外侧,胆囊增大可在其外上方形成压迹。总胆管通常在十二指肠上部与上膝部移行处相互交叉,一些可使总胆管扩张的病变均可在此处形成压迹。
4,十二指肠球部变形 引起十二指肠球部变形的原因主要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炎症,此外,发生于球部的肿瘤也可引起十二指肠球部变形。
(1)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球部变形是十二指肠溃疡常见且重要的征象,十二指肠溃疡是引起球部变形的最主要病变,引起球部变形的原因有黏膜水肿;肌层痉挛收缩;纤维瘴痕收缩和十二指肠周围粘连。球部形态的变化包括:①球一侧壁的切迹样凹陷,以大弯侧多见;②球形成二叶、三叶或花瓣样畸形;③溃疡位于偏基底部时,可在大弯或小弯侧形成假憩室,使球底相对一侧穹隆消失。幽门管偏位;④球显著缩小或成为不规则硬管状。
结合临床上有上腹部周期性、节律性疼痛的病史,诊断不难,球部溃疡反复发作,纤维瘴痕形成、收缩,可引起幽门梗阻。X线表现与其他原因所致的幽门梗阻相似。
(2)十二指肠球炎:单纯性十二指肠球炎X线检查常无异常发现,有时可见球部激惹征,表现为球部不能完全充盈,易于排空;充盈像球部轮廓毛糙,球内密度不均。无固定畸形。
(3)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很少见,最多见是腺癌。其次是平滑肌肉瘤、恶性淋巴瘤、类癌等,位于球部很少见,可表现为球部畸形,与其他原因所致的球部狭窄或畸形很相似,术前常被误诊。
(四)小肠管腔狭窄
l,炎性狭窄
(1)肠结核:溃疡型结核因炎症及溃疡刺激,末端回肠、盲肠及升结晒等病变肠管痉挛收缩。钡餐透视时,钡剂排空快。管腔无钡剂充盈或充盈不良,呈不规则线状。因为病变肠管的近端和远端肠袢管腔充盈良好,有如跳跃一段肠管,故又称“跳跃征”。此时钡刺灌肠病变肠管能够扩张充盈,说明肠管的狭窄主要是由于肠管痉挛和激惹形成。病变后期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可致管壁增厚,管腔不规则狭窄,钡餐透视和钡剂灌肠均可见,且形态固定,近端肠管淤积、扩张。
增殖型肠结核主要表现为受累肠管不规则的狭窄变形,激惹征多不明显,近端肠管多扩张。钡餐透视和钡剂灌肠示肠管狭窄。
(2)Crohn病:Crohn病早期因水肿及痉挛导致肠腔狭窄;晚期因肠壁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而管腔狭窄、僵硬,两者均表现为不规则的线状,前者形态可变化,后者形态固定。本病的狭窄呈节段性或称跳跃性,病变之间的正常肠管可继发性扩张。
2,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也可引起肠壁增厚、僵硬,管腔不规则狭窄或狭窄与扩张相问存在,范围较长,见于浸润范围广泛的病例。狭窄肠段的边缘可有指压迹样或息肉样充盈缺损。Crohn病有时表现与淋巴瘤相似,应予鉴别。前者管腔狭窄里偏心性,或非对称性,肠系膜侧较重,而游离缘较轻,可有假憩室形成。
(五)结肠普腔政变
1,先天性巨结肠 先天性巨结肠(congenital megacolon)是一种比较多见的消化道发育畸形,男性较女性多见。男女之比约为4:1。本病主要是由于肠擘肌层的神经节细胞缺如,导致病变肠段的平滑肌持续收缩,呈痉挛状态,粪便通过困难,近端肠管由于粪便长期淤积,逐渐扩张、肥厚而形成巨结肠。因此,典型的先天性巨结肠通常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远侧段肠管痉挛狭窄;近侧段管腔继发性扩张;移行段位于两段肠管之间,呈漏斗状,长度不超过4~8cm。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胎便排出延迟、顽固性便秘和腹胀。患儿在生后36~48小时无胎便或少量胎便,需扩肛或使用开塞露才能排便;以后便秘逐渐加重,以致出现腹胀和呕吐;由于间歇性地发生结肠炎,可引起腹泻,出现便秘和腹泻交替现象。严重腹胀的患者腹壁紧张。发紫,腹壁静脉曲张,可见肠型及蠕动波。在出生后不久,若在便秘时做直肠指诊,通常直肠内有空虚感或仅有少量粪便,但拔指后可出现暴发性肛门排气、排便。
腹部透视及平片示结肠梗阻或肠淤张的表现,肠管普遍性扩张,结肠内常见宽大的液平面,结肠钡灌可进一步确诊。狭窄段、扩张段及移行段的显示是钡剂灌肠典型的X线表现。
(1)远端狭窄段:收缩痉挛,边缘呈不规则锯齿状,常位于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位于直肠下端者往往难以显示。
(2)近端扩张段:近端结肠扩张、肥厚,肠腔内可见类似空肠黏膜的横行皱襞,在钡剂排出后显示更加清楚,称为结肠“空肠化”。如合并结肠炎,肠壁轮廓毛糙,有多数不规则的尖剌状突起。
(3)移行段:位于狭窄和扩张肠段之间,常为漏斗状。
诊断要点①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胎便排出延迟、顽固性便秘和腹胀;②狭窄段、扩张段及移行段的显示是钡剂灌肠典型的X线表现。
2,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x线表现可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慢性期。急性期炎症刺激可引起肠管痉挛和激惹征象,严重时病变肠管可细如绳状,称为“绳样征”。亚急性期溃疡继续,炎性反应和黏膜增生开始发展,严重者结肠袋变形、粗大,呈不规则状,甚至僵直,可引起肠管僵直,肠腔狭窄,慢性期上皮增生、假息肉形成及肌层肥大增生,可引起结肠变短,结肠袋消失,肠腔细如僵直的管状物。
结肠中毒性扩张是溃疡性结肠炎虽严重的合并症之一。由于炎症波及结肠肌层及肌间神经丛,导致肠壁张力急剧下降,呈节段性麻痹,肠内容物及气体大量聚积,从而扩张。常累及横结肠和乙状结肠,也可累及全部结肠。中毒性扩张可发生于急性期或慢性期。常伴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中毒症状,腹胀、腹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有反跳痛;实验室检查有白细胞增多。本症易并发穿孔,死亡率可达11%~50%。
腹部平片上,结肠扩张,管径超过5,5~6,5cm,内含气体,外缘不规则,内有假息肉形成。有时结肠扩张不明显,但全结肠连续充气,也是结肠中毒性扩张的一种表现。
7%~10%的溃疡性结肠炎可发生良性狭窄,可能是由于肌层的肥太和收缩引起,多见于长期的重型患者。良性狭窄的特点是局限性、中心对称性的狭窄,伴管壁的僵硬;狭窄段与正常段是移行性的,无截然分界。良性狭窄与痉挛性狭窄的区分可采用解痉剂或舒张剂,后者狭窄可以缓解。
3,结肠Crohn病 病变单独侵犯结肠者比较少见,好发于右半结肠特别是盲肠,并常伴有回肠末端的病变。同小肠Crohn病一样,病变早期即可见肠管多发狭窄,呈跳跃式分布,狭窄肠管不对称,系膜侧较重。
4、放射性结肠炎 放射性结肠炎(radiation colitis)可在腹部x线、镭或钻等放射治疗后发生,常见于子宫颈癌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便血、腹痛、腹胀等,一般在放射治疗后期或结束后数周内发生。钡剂灌肠可见放射治疗区肠曲同定,充盈及排空时位置不变,局部有小段痉挛狭窄,边缘光滑。早期可有所扩张,狭窄段与正常肠曲呈移行性。晚期病变肠管呈环形狭窄,近端肠管克气扩张。
诊断要点①原发肿瘤及放疗病史;②局限性肠腔狭窄,边缘光滑,早期可扩张,狭窄段与正常肠曲呈移行性,晚期病变肠管呈环形狭窄;③肠曲固定,充盈及排空时位置不变。
5,浸润型结肠癌 肿瘤沿管壁环形生长,引起管壁增厚,肠腔管形狭窄,狭窄段边缘可因痉挛或浸润而显示光滑,也可因肿瘤结节状增生突入腔内而显示为不规则狭窄,边缘僵硬毛糙。在充盈像时,狭窄段的两侧或一侧常可见到与正常扩张的肠管之间有明显的分界,形成“肩胛征”,狭窄段呈“苹果核”样(图33—25)。
6,恶性淋巴瘤 肿瘤沿肠壁浸润性生长者,X线表现为肠腔的狭窄,常累及较长的一段肠管,呈向心性,边缘僵硬,与正常肠段间的分界较明显,但并不突然。由于狭窄一般较轻,狭窄以上肠管仅稍有扩张,蠕动稍亢进。肠腔内多无潴留液。
肿瘤弥漫且广泛累及小肠和结肠者,X线表现为肠管宽窄不一,狭窄区与扩张区变替出现,黏膜大多消失或增粗,可见多个小息肉样充盈缺损。